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如在教学第一册《品德与生活》中的《学校里的安全》时,我组织学生对校内场所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活动,学生对校内危险的场所、危险的事情心中非常清楚。这些发生在儿童身边的事正是他们的关注点。经过活动,学生知道哪些事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哪些事需要老师在场指导才可以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二、课堂巧用评价,切实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即通过管束、训导和陶冶,使儿童逐步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而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既能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反思、调节和总结,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又能促使儿童把道德规范视为自身的一种自觉的义务。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巧用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尺度多样;既重视过程评价,又重视全程评价,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儿童终身可

1

持续性发展。

1、多元化评价,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品德与生活标准》中强调,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个体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或其他人员,改变了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因此,教学中可以加强自评、互评、小组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从教师评价到儿童自我评价是一个质的飞跃,培养了儿童的自评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有利于发展儿童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我。如教学《我长大了》一课中放学了你回家做些什么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儿童在组内交流,讨论、评价,然后再全班交流、讨论、评价,进而使儿童引起共识:放学后应先愉快地学习,再高兴地玩耍,并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使得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了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并促使学生自觉地内省与反思,认真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思考今后行为发展,同时逐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反思与总结的习惯,使得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我,接受新我,完善自我。

2、多尺度评价,激励持续性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儿童的好坏,假设只有极个别的儿童学习品德优秀,而大多数儿童都属正常。这样评价无形之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儿童能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儿童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更何况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儿童呢?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评价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多尺度地评价儿童,千方百计地提携每位儿童,促使其原有的、一定的发展定势继续朝着有利的方

2

向发展,从而使每位儿童获得持续性发展。如教学《手拉手,交朋友》一课中学做名片、交换名片这一环节时,我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制作自己的名片,可以画,可以写,也可以用照片剪贴等。在展示交流名片时,我不以谁的名片做得精致、美观为评价标准,而注重其实实在在的内容,以及其付出的主观努力程度,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名片效果也不要紧,只要儿童能通过名片使对方了解自我达到交朋友的目的,我都予以肯定,同时还树立、推崇典型,有创意的名片。这样,既不打消儿童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学有榜样,同时还使儿童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机和动力,促使了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多角度评价,培植创新品质。

一百个儿童就是一百个世界,一百种个性。各个个性主体都潜隐着活生生的独特的人格。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等。而创新品质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个性心理潜质。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童生动活泼的个性、复杂性、丰富性,随时采取差异政策,注意尽可能腾出“个性展示”时空,随时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以及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为儿童五光十色的个性世界倾注真心评价。这样个性雕琢和创新培植也能呈现出可贵的人文精神,并促进儿童进一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激励自我奋发向前。如我教学《学习真有趣》一课中“露一手”这一环节时,每位儿童都争着表现、炫耀自己的长处,气氛十分热烈,就在大家争相上台表演时,有位“五音不全”的同学居然登台说:“我唱歌不好听,但我想试一试。”他歌喉怪异,曲调不伦不类,在许多人看来可能是件尴尬的事,然而我却为之鼓掌,因为我在接受那种难以接受的“奇腔怪调”的同时,更是在为那勇敢坦诚的真情流露而喝彩。这样的“瞬间课程”是个性创造出来的,我相信长此以往,定会激发个性主体精神、创新精神,为个体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

三、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具备参与自身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还要把他们的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实践,发展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过去,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教育教学、逐步演变成以书本为主体,而忽略了生活的实践和社会的实践。人的知识、思想和抱负要经常地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这才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例如教学《拉拉手交朋友》一课后,我先让学生认识班内的学生,再将学生带出班级,甚至学校,让学生在和校园内的小伙伴多交朋友,甚至与校外的小伙伴开始各种不同的交往方式,并且遇到困难能主动找朋友帮忙,体会到交朋友所带来的快乐感。 生活就是教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通过这个方式,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4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b7j43nlg19da6a52gje3fmdy9ulfu00ge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