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课教案
【篇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教学案】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编写:江萍 审:高一历史组 时间:2012-2-2
教师寄语:成功的时候,不要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
【篇二: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
合阳县路井中学2014级 学案:历史 期数:第1期 时间:2012年2月16日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只有不可逾越的心障。要想战胜困难获得
成功,关键在于自身,只要下定决心,便会于密中见疏处,于崎岖见坦途。 编写:雷院欣 同智强 领导审核: 班级: 组名:姓名: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问题导读单 【课标要求】
1. 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进步的表现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耕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3、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重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学习难点:理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感悟历史】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早期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小农经济缔造了封建社会两千年辉煌的封建文明。然而小农经济又必然会被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历史必然向强发展。 【知识体系梳理】
【探究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农业生产的状况:
【探究二】: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原因。在完成下面表格的基础上,谈谈你对精耕细作这一概念的理解。 【探究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牛郎织女的传说可谓国人皆知,《天仙配》的歌词可谓众人耳熟能详。
(1)天仙配歌词“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你耕田来我织布”形象说明了牛郎织女的理想经济生活模式是什么?简要指出这种经济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2)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有何特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教师点拨】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最突出的特点,请指出“精耕细作”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提示:(1)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投入。(2)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3)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的不断成熟。(4)农田基础设施(水力工程)的兴修和维护。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畜力、自然力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1)、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1)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3) 重视水利的兴修。
(4) 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5)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 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7) 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8) 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5、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等特点。
(2)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问题解决单
1.下图出自汉代的画像石。这幅图片所描绘的生产场景盛行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4.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1月3日,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限量制作发行的“牛年生肖贺岁金银盘”在青岛开始销售,金银盘正面为中国历代特色生肖牛图案纹饰,背面为甲骨文“牛”字组合。其中,“牛”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5.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发展b.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c.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提高 7.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耜耕 b.石器锄耕 c.火耕 d.铁犁牛耕 8.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井田制的瓦解 b.铁犁牛耕的普及
c.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9、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的水排鼓风冶铁
10、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1、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 a. 曲辕犁b.翻车c.筒车 d.提花机
12、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 a 火耕 b 牛耕 c 耜耕 d 铁犁的运用 13、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c、商业 d、工业
1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瓜果生产d.刀耕火种
15.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图一 仙鹤与松树 图二 喜鹊与梅花
图三 花瓶与月季花 图四 大象与玉如意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比如:瑞雪兆丰年)
(3)简述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篇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 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 史。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 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 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
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
重 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 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 时一课时(45分钟)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赏,并思考 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