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请在图中虚线上添加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4)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 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__________,简述B地自然景观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形成原因。
27.读“沿北纬50度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沿北纬50度线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A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3)图中D处是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点,扼要说明该地发展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读图,①地风向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影响形成,①夏季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所以风向不同是因大气环流不同,A对。①与①气候不同是因为地势高低不同,B错。①与①自然带不同是因大气环流不同,C错。①与①植被相似,但气候类型不同,D错。 2.【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数量最多的海拔高度为2 200~3 200米之间。 3.【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数量最多的海拔高度为2 200~3 200米之间。 4.【答案】D
【解析】我国普通制造业发达,被称为“世界工厂”,大量工业制成品销往世界各地。题目中鲜花、手机适合航空运输,我国畜牧业并不发达,乳肉生产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结合题目时间,列车运输的工业品可能为圣诞节礼物,故D正确。 5.【答案】A
【解析】从图中看,丙地受高压控制,且为1月,天气寒冷干燥,A正确。甲地位于高压东侧盛行西北风,B错。图中锋面,①①位于低压左侧为冷锋,①①位于低压右侧为暖锋,C错。台湾岛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冷锋锋后以低温、阴雨天气为主,D错。 6.【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知,M海域处于暖寒流交汇处,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7.【答案】B
【解析】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面的新加坡岛上,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常年高温多雨,相对湿度大,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B对。岛屿面积小,地表水难以存储,淡水资源短缺,C错。渔业资源丰富,种植业不占重要地位,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D错。 8.【答案】A
【解析】读图,根据气温变化判断,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柑橘生长在秦淮以南地区,B错。该地1月气温并不太低,不可能是东北平原,甜菜分布在东北平原区,C错。应是靠近秦岭-淮河的地区。平原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粮食需求量大,所以最可能分布的农作物是冬小麦,A对,D错。 9.【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结合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判断结论。 10.【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内容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大气降水、水汽输送、
蒸发、径流,a表示地形对水汽输送的作用,b表示河流对地貌的作用,c表示地形对大气降水的影响,d表示地貌对径流的影响。所以b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的成因相符,c与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相符。 11.【答案】D
【解析】大理岩为变质岩,属于乙类岩石,其中不含有化石;①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①为岩浆活动、①为重熔再生作用、①为变质作用,均属于内力作用。①为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纬度判断,甲属于低纬度,乙位于中纬度,A错。根据经纬度,甲是马达加斯加,濒临印度洋,B错。甲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都较多,C对。乙地新西兰,沿岸没有暖流经过,D错。 14.【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白昼最短的一天应该是6月22日,故答案选B。 15.【答案】B
【解析】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近海、副热带、南半球;海洋性气候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甲地位于33°S,属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份气温最低,可以排除A、D两项。而C项中最高月的气温较低,不正确。所以B项符合题意。 16.【答案】A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斯坦福大学所在地为地中海气候,北美红杉树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之相似的树种应该分布在地理条件相似的区域。选项中只有A意大利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具有和北美红杉树相似的树种,选A。 17.【答案】D
【解析】天气状况需要从等压线着手。从图中可以看出是高压中心,并且位于亚欧大陆,即亚洲高压,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是北半球的冬季,在亚洲高压的控制下,寒冷干燥。 18.【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数量最多的海拔高度为2 200~3 200米之间。 19.【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数量最多的海拔高度为2 200~3 200米之间。 20.【答案】C
【解析】P点昼长为14小时,则P点日出为5点,P点为晨线,故P点地方时为5点,又因P所在
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非阴影部分为东半球,得出P 点经度为20°W,20°W为5点则120°E为14时20分。 21.【答案】A
【解析】沿一定方向,甲图表现为热量的差异,乙图表现为水分的差异,因此甲、乙两图分别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2.【答案】A
【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故长江进入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湿润;尼罗河进入枯水期;我国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因此东南沿海地区台风袭击频繁错误,所以本题A正确。
23.【答案】(1)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多,岩浆活动频繁。 (2)特点:从乙到丙,随着海拔的降低,水温降低。原因:河段支流增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
(3)古海洋生物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于古海洋的沉积岩之中;后受地壳上升运动作用出现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之中。
(4)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解析】
24.【答案】(1)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影响进行分析说明。第(2)题,结合B国阴影所处位置及其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分析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第(3)题,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1月份盛行风的形成原因;结合盛行风的性质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第(4)题,图示两国都是海洋大国,全球变暖将对其沿海低地造成威胁。从生产活动、技术、生物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措施。
25.【答案】(1)冬半年甲乙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甲渔场仍受盛行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而乙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2)M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水库拦截部分泥沙,使得入海泥沙量小;河口处海底坡度大,未能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3)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生长、有机物积累;冬季温和多雨,便于作物的越冬;航空业、海运发达,交通条件便利;欧洲消费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4)乙海域为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沿岸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且价廉;临近欧洲,市场广阔;西濒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解析】(1)作为对比,回答时要给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作简单解释。甲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内,终年受西风影响,风浪大,阴雨天气多。乙地位于北非沿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风浪大,多阴雨天气;夏季多晴朗天气,气温高,风浪小。
(2)三角洲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地区淤积形成。从地壳运动(如地壳下沉)、河流携带泥沙量、库区沉积、流域内植被覆盖情况等,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分析。M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水库拦截部分泥沙,使得入海泥沙量小;河口处海底坡度大(或地壳下沉),未能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3)园艺业是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的农业,主要生产蔬菜、花卉、水果等。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回答。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生长、有机物积累;冬季温和多雨,便于作物越冬;航空业、海运发达,交通条件便利;欧洲消费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4)渔产品加工工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回答。乙海域为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沿岸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且价廉;临近欧洲,市场广阔;西濒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26.【答案】(1)小 昼长夜短
(2)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处,地壳隆起抬升。 (3)如图。
(4)热带荒漠 呈狭长的带状分布;
原因: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向低纬延伸;安第斯山脉限制了热带荒漠向内陆延伸;信风背风坡,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