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以消费者为对象发放的用于购买消费品或享受消费性服务支出的贷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我国消费信贷始于上世纪**年代中期,国家专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20**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政府扩大内需,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先后出台了20多项支持消费信贷的政策措施,允许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为消费信贷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国家推出住房改革、住房货币化、教育制度改革等政策,我国消费信贷适应消费需求及消费层次呈多元化加速发展,贷款总量持续上升,贷款品种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消费成为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余额为从20**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年11月末的3.24万亿元,增长了188倍,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例由不足0.3%上升到11.66% ,消费信贷在规模、结构、质量、增速等方面表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同时也表现出东中西部梯次明显、城市优于农村等特点。与此同时,消费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等因低风险、高收益成为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的发展战略。 一、消费信贷发展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是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收入
1 / 14
大于即期支出,且有能力支付分期付款;二是消费者预期收入高于当期收入。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已经从20**年的6280元、2253元增长到20**年的11759元、3587元,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激活了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粮食直补、农机直补以及取消农业税等,增加了农民现金收入和纯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而提高了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为商业银行利用市场化、商业化创新农村消费创造了客观条件。住房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取消福利住房制度,代之以货币化分房制度,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居民个人成为住房的消费主体。
再就是,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节约就是节俭”、“消费就是浪费”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进一步改变了居民消费预期。居民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部分消费者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进行家庭理财,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二)消费政策的刺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制度不发达,机构组织体系不完善,信用功能缺失,消费信贷产品单一。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长期存在金融压抑和强制储蓄现象,福利性分配制度扭曲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生成机制,造成居民金融资源过分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储蓄保有形式,而不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产生与发展,放开了居民消费的闸
2 / 14
门,扩大了居民进行消费的缺口和空间,导致居民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资金安排移位,给商业金融开展消费信贷创造了基础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年的3.42万亿元增长到20**年9月末的6.4万亿元,消费引导生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用增强 。 (三)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商务的兴起,促进了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ATM、POS、信用卡、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快速向消费缴费领域推进,新技术向消费信贷领域渗透,催生了许多消费信贷的新方法、新产品,使银行更加贴近消费、促进消费,为消费信贷快速发展提供了信用基础。 (四)商业银行的积极推动
商业银行利用在账户、网络优势,广泛参与居民的消费活动,加强与商家合作,推进货币电子化,解决了商户大量的现金管理问题,同时加强消费信贷市场营销,不断推出消费信贷新品种,繁荣了城乡消费市场。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 (一)消费信贷制度趋于规范与统一
消费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个人,贷款用途是用于消费,目的是提高消费者即期消费水平,有利于消费者合理安排终生消费。消费信贷提前了消费时间,实现超前消费。在偿付方式上,为缓和借款人还款压力,实行分期付款。消费信贷融资与融物一体的特性,为商业银行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消费信贷合同是事先拟定的格式合同,
3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