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大家看近年来的GDP结构,就会知道,农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下,常年大概维持在14.5%左右;乡村两级的消费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下降到30%以下,常年大概维持在27%-28%左右,如果把县级的消费加上,县以下的消费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规模的38%左右。农村社会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县以下现在是40%左右。尽管我们国家还有9亿左右的户籍农民人口,还有接近8亿的实际农村人口,但是不可能立足于14%的农业产值,28%的农村消费,来产生足够的税源,维持一个比较现代的上层建筑,包括政府管理、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卫生科技、法制建设等等方面。

如果把上面一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的话,我们现在面临的“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就应该得出一个很清晰的被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所确定的概念,那就是:这种比较传统的生产力,它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什么呢?这样一种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基础,它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应该是什么呢?我们既不可能要求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也不可能要求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党的宣传工作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者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常识,当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的。当然,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在某些个别时空条件之下,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但是任何这种反作用,都必然会带有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从学术上说可以叫做制度成本。

因此大家也看到了,每当我们自上而下地要求加强某个方面的农村工作,如果不能配合以足够的财政资助,那么,当上面的任务下到农村基层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呢?往往会带来农民负担加重。无论是我们自上而下地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是加强其他工作,如果不给钱,就意味着让农民来拿钱加强。我们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要求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如果不给钱,也意味着农民拿钱。我们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治安管理,如果不给钱,也仍然是农民负担加重。上级方方面面的要求,到了基层,只要没有配以足额的经费,都会意味着加重农民负担。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到的,因为农业占GDP的份额已经下降到15%以下,农村的8亿消费人口的消费也只占27%-28%。如此低的经济量,产生不了足够的财政资源,无法维持庞大的、高成本的、现代化上层建筑。

我们以往的很多问题就在于官员坐在办公室里,或者学者坐在书斋里去想象出一个要加强什么,但客观现实却是,如果没有同时安排资金,恐怕都会导致这种上层建筑和农村现实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所以,“三农”问题本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都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最后以上层建筑过度的反作用到经济基础上所造成的制度成本,那就是一方面农民负担加重,另外一方面乡村正规组织缺乏开支。而自上而下的号召,基层贯彻不了,于是乎,在有些同志那儿就认为是基层不好,甚至说一些乡村干部都是土豪劣绅,不要相信他们。其实基层乡村干部90%都是好的,只不过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支撑这些自上而下下达的指示。

老百姓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能不能缝得上乡村社会的复杂问题?取决于乡村正规组织的针眼有多大。上面那么多条线下达的任务,如果它的财政资源不够,就意味着针眼不够大,线就穿不进去。

我前两天刚从河北一个农村回来,村里的干部说,我们花了20多万块钱,按照上级的部署搞文明村建设。部署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村的街道两侧搞花坛、搞绿化。上级要来检查。这个村刚把两侧的水泥花坛砌起来,再用城里街道上常常能看得到的铸铁栏杆围上,刚修到这儿,就连种花种草的钱都没有了。可见,上级下达的任务,到了基层就变成了成本,把这个村一年的开支几乎全都花完了,其他的事怎么办呢?上级领导想的是很好,要怎么样。有这么多的“要”,都给钱吗?不给。

请注意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国家每年都按季公布我们的供求平衡商品和供大于求的商品有多少。大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国内已经没有需求大于供给的商品。也就是说,按照一般政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治经济学的理论,这就是生产过剩。随之,就是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无论怎么改制。当60-70%的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连年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改制也不会有正效应。 这就是今天很多宣传部门的同志绕不开的理论误区,但这是现实。

无论上级怎么强调要扩大内需,占人口60-70%的农村地区如此低的消费水平,怎么能够扩大内需呢?连老外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中国、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但是这13亿人都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购买群体吗?当然不是。只有4-5亿的城里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可以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然属于现金支付购买

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中国要想扩大内需,就严重地受制于当前的所谓“三农”问题。

因此,“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维持高速增长就非常困难。到2004年,连续几年了,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进出口,靠外需拉动增长,或者叫做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增加。1994年超过40,2004年超过70%。听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口大国,要靠外需拉动经济吗?但国内市场开拓极其困难,企业开工不足,无论怎么改制,正效应都难以产生。

有人说股市低靡。当然股市低靡,上市公司没有办法开拓市场,下属企业普遍开工不足,股价怎么能上去呢?于是,内需不足就连带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也长期低靡,熊气弥漫。并且,社会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投资也就找不到出路。因消费无法扩大,内需无法拉动而导致的生产过剩,导致资本市场低靡,接着导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总体上的资本过剩。接近20万亿的社会存款,至少有6万亿贷不出去。甚至到去年年底,财政资金都发不出去。往哪儿发?什么领域能够产生正效应?

看来,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怪圈,核心就是“三农”问题。 做媒体的同志很清楚,如今,大量的农民上访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从过去强调农民负担重,改变为现在强调有限的资源被抢夺式的征占,那就是土地问题。

这种难以正常运行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和怪圈。中国出现资本过剩和劳动力过剩双重过剩压力之下的恶性循环。以往加强国有经济、加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导致的偏差,使我们现在正在受经济规律的惩罚。

因此,我个人高度评价党中央2002年提出的全面小康的大目标,高度认同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项统筹,以及随后于2004年中央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同期2004年2月8号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随后,到2008年初,在第二个新世纪的一号文件发出的同时,中央强调了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这些新的提法表明,中央的战略,从2002年十六大以来,正在出现重大转变的趋势。

因此,“三农”问题被中央强调为重中之重并不是孤立的,并不是简单的。不是因为是农村出了点上访告状,发生大量群体性事件,农民反应比较强烈。不仅仅是这些。“三农”问题应该是国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导读:本文是关于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希望能帮助到您!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大家看近年来的GDP结构,就会知道,农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b0qb1kwve3cwgi893aj3uh255c6oi00c3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