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优秀成果评选工作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突出上述基本内容,同时,要有效整合社团活动、技术设计与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构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规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推广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作用,科学有序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果类别和内容范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项目分4个类别进行评选。
(一)研究性学习类成果。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展的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
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三)技术教育类成果。
技术教育类成果应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形式。 义务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类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项目设计与制作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等。技术教育活动主题的选取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
高中技术教育类成果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项目设计与制作专题活动。
(四)社团活动类成果。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学科拓展类:古诗诵读、读书社、文学社、数学研究、英语口语交际、时事政治、历史风云等。
科技类:科技制作、环保俱乐部、创造发明俱乐部等。 文体类: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戏曲社团、绘画书法摄影社、棋社、编织刺绣社、体育运动社等。
综合类:校园心理剧社、志愿者协会、文明宣讲团、小
记者团等。
二、参评成果要求
(一)对参评教师及其学校的要求。
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三年以上。提供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提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机构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重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要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各年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学校各个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每项成果指导教师限报1人。 (二)参评材料。
申报教师填写《XX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附表2-1),同时提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申报人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其余材料根据申报种类的不同依据下面条目提交:
1.研究性学习成果。需提供相应完整的课程资料,包括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实施研究过程、结题报告等过程的图文、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