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从统一走向多元。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要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力求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3)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是相对于应试教育中习题式的训练而言的新型作业,这两种作业最根本的区别是练习目的不一样。实践性作业能兼顾差异,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从而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本学期所作工作
1、成立由校长邢进良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及研究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先进研究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3、坚持每周一节研究课,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规律,形成经验。 4、注重积累原始的研究材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四、取得成效
1、探索、开发了诸如摘记卡、剪贴簿等多种实践性作业形式兵应用于研究实际。 2、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变得喜欢语文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要求,甚至开发更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性作业。
3、教师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上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不足之处
1、受视野的局限,没有想出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的作业形式。
2、有些作业形式如: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很难保存第一手的影音资料,比较遗憾。 3、个别实验教师观念很难转变,认为过多的实践性作业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 六、改进方向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阶段性小结
硚口区易家墩小学2010年10月专题研究小结 执笔罗婧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三年了,酸甜苦辣滋味都在其中,走到现在,我收获了很多。我感慨很多,因为我参加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作业设计探究“课题的研究。它让我倍感充实,因为让我知道只要遇见问题就得解决,而且还要想一个更好的
方法去解决去完善它。作为经验不足的我,我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可是出现了学生老是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让我很头疼,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即使你再耐心,也无法抚平他们那颗躁动的心。自从参加了课题研究,我的难题就改善了很多。下面就谈谈这两年来的点滴认识、做法与体会。 主要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1.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开题动员。2.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申报立项。二、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6月。1.系统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收集相关资料,展开理论研讨。2.抽样调查各层面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了解教师作业布置、批改和学生完成情况,听取意见。3.召开课题组专题会议:分析现行作业方案存在的不足和修改的方向。4.反复论证修订作业方案。5.作业阶段性展评,对比分析成绩效果。6.调整优化作业方案,形成富有特色的作业方案。三、结题阶段。2014年7月—8月。通过本阶段实验,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进行成果汇总,论文撰写,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申请结题。 一、认识
新教育纲要的提出,观念的更新要求我们的职业活动由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过程的“教学相长”变成“教、学、研三位一体”。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我们希望努力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我们教师团队间的研究、探讨、合作,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及语文素养。通过研究,达到学生作业负担上“量的减负”和“质的增效”,从而也减轻教师浅层次的负担,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有了这样美好而正确的愿望和出发点,我们的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融入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开始了我们漫漫的“教、学、研三位一体”的征程。 二、实践
三年来,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通过分工协作,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向阳老师率先在班级中分析学生学情,以学定教,以学进行作业设计。在其后的时间里,我和闵先艳老师又在向老师的基础上,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从学生大致分类研究细化到每类学生代表及特殊学生个案分析研究。
以课标教材为纲的教材立体透析。三年来,先从李进老师对整册教材的透析研究渐渐细化到辛琼老师、张珍老师、胡艮老师进行的对单元的,对课文篇章的透析。这样细致的透析让我们心中有了一条明确的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的线索。
以知识训练为点作业设计不断修订。在研究的过程中,在不断分享同伴们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的作业最优化设计也不断完善。以我们年级为试点的作业设计在不断改进着,涉及内容从简单的句子,段落练习完善到涉及拼音、字、词、句、段、篇等多个内容。
以教学效果为检测标准,我们又从三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我在结合学生学情与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对课堂前中的作业实践与辅导进行深入的探索;而闵先艳老师则在此基础上对课堂后的作业批改及评价反思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朱小华老师、辛琼老师、张珍老师、胡艮老师则对单元或月度质量检测命题说明及分析进行全面的研究。
从我们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作业,是一条为主线,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活动。
下面我将以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活动为例,谈谈我的实践活动: (一)课前重基础知识。
学生以基础训练为主,夯实基础知识。以《课堂作业》为载体,一般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字、词一类的练习,把字词的学习放入课前,这样可以共同减轻师生的负担。在《课堂作业》的课前预习中,学生进行基础分层作业。因为学生的预习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都需要“跳一跳摘桃子”。以第8课《爷爷的芦笛》为例,100%必须完成读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和摘抄句子的读写作业;80%的学生需在此作业的基础上完成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积累、理解性作业;50%——60%的学生则需完成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类整体感知,概括性的作业题。此外,学生们还需要预习语段阅读的习题,明确学什么,让美声都带着问题进行第二天的学习。
教师的备课时同样重视《课堂作业》。用“拿来主义”把能为三维目标服务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知识重点、难点设计到教学中,以学定教。如在《爷爷的芦笛》一课时,学生就不能理解裹挟的含义。那么在第二课时的重点句子的教学中,我就会渗透在句段里面让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二)课堂教学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过程中感受、提炼学习方法。在《爷爷的芦笛》这一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读概括强强的心理变化,让学生经历自己读书的过程,经历自己提炼词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关于这样的提炼、概括,需要通过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逐一勾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经历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在单元透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训练。《爷爷的芦笛》所在的第三单元训练重点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引以强强的心理变化和环境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和描写环境的动词、四字词来体会句子所表
达的感情,并及时的进行方法的小结。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注意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后进生来说,表达是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注重板书,用板书中的重点词,关键词给予提示,并给出一些句式让他们能变词为句,而不是在回答问题时简单的罗列重点词语。
总之课堂教学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为作业最优化服务。 (三)课后重反馈与巩固。
在课后,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订正。对于差生,重视积累重视夯实,而不是盲目的定过高的要求。如《课堂作业》中的课后拓展,对于20%的学生不做具体的要求,而对于剩余的学生则在借助工具思考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 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要求自己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大的题目或重点题目则在家庭作业中进行一个变式练习进行巩固。如把《爷爷的芦笛》中的问答题强强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改变为当( )时,强强感到( );当( )时,强强感到( );当( )时,强强感到( )这样一个填空题让学生巩固。
这三年来,我们的作业最优化研究,研究内容从大到小,更细致了;研究方法从单一变多样,更丰富了;研究方向从抽象到具体,更清晰了;研究成果从无到有,更充实了我们的课堂。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团队,从分工到协作到分享,我们在提高了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加的团结和和谐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三、反思与再实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扬“拿来主义”,把我们现阶段的研究成果,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大胆的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备课优化,课堂整体优化、课堂作业优化,从而渐渐推进到三个最优化,实现减负增效。
在教科研中,我们还需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收获。而这一切的基石则是建立在我们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团队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学期,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尝试:
1、在三段六年中,重点研究质量检测、评价及反思。
2、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活性的语文。而在我们六年级,将利用夕会时间率先开展时事论坛的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此外,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开展“独立阅读王国”,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适量的课外文本,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3、尝试小初衔接,重在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后继发展铺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我们的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才能欣欣向荣。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
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着眼于未来,真正为学生发展而去设计作业的内容、形式与评价,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顽强的意志,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
一、课题天的作业除了抄、背、默,就是《课程性评估》、《一课一练》等,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是来自于学生内心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身临其境就难以有深刻的体会或共鸣。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为学生的感悟行作业设计好情景。感悟性作业一般有交流、行动等方法。它通常适用于情感类的文章。如学完《“妙极了”与“糟透了”》,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交流体会——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并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 【策略】: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到阅读教学时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三、本学期所作工作
1、成立由校长邢进良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及研究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先进研究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3、坚持每周一节研究课,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规律,形成经验。 4、注重积累原始的研究材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四、取得成效
1、探索、开发了诸如摘记卡、剪贴簿等多种实践性作业形式兵应用于研究实际。 2、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变得喜欢语文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要求,甚至开发更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性作业。
3、教师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上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不足之处
1、受视野的局限,没有想出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的作业形式。
2、有些作业形式如: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很难保存第一手的影音资料,比较遗憾。 3、个别实验教师观念很难转变,认为过多的实践性作业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 六、改进方向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欲设计一些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情感作业,希望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交流,加深感情。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