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医 4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了解中医 4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
在这里给喜欢中医的朋友简单谈谈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以解一些好奇心。纯属个人心得体会,可能有欠妥之处吧。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古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是阴阳为天地运行的法则和规律,是大自然演变的本原父母,是万物生死的根本与开始,是事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渊源所在。中医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学
;\阴阳科其理论核心也当然离不开阴阳学说。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离绝,精气乃绝\,也就是说阴阳平衡身体就健康,如果阴阳平衡失调身体就会出现病态,阴阳分离生命就要结束。所以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调理阴阳、恢复阴阳平衡,一切治疗手法都是恢复阴阳平衡的具体方法。
概括的讲阴阳不平衡有五种情况,即:阳虚阴盛;阳盛阴虚;阴虚阳盛;阴盛阳虚和阴阳俱虚。为了说明好理解,我们采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先把阴阳的生理正常点设定为0,一切大于0或小于0都属于不正常。
(一)阳虚阴盛: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字面上看是阴多,其实阴属于正常,是0;问题的根源在于阳少、小于0;是由于阳少而相对之下阴多于阳的。治疗时就要通过补阳,使之上升为正常0,与阴达到平衡。(为什么不能通过减阴使阴阳平衡呢?因为这里的阴是0,属于正常,再减就必然使0成为负数,反而变成不正常了,以下同理)。这种病多寒,是由阳虚引起的寒所以一般称为\虚寒\。平时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就属于这一类情况。
(二)阳盛阴虚: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字面上看是阴少,但并不是真正的阴少,阴是0;只是由于阳多相对之下的阴少,问题在于阳多、大于0,所以在治疗时通过减少阳,使之下降为0,与阴成为平衡。这种病属热,是由阳盛引起的热,一般称为\实热\。平时用牛黄解毒丸清热下火就属于这一类情况。
(三)阴虚阳盛: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字面看是阳多,但并不是真正的阳多,阳是0,而是由于阴少相对之下的阳多,问题在于阴少、小于0。所以治疗时就要通过补阴,使之上升为0,与阳达到平衡。这种病多热,是阴虚引起的热,一般称为\虚热\。平时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以清虚热就属于这一类情况。
(四)阴盛阳虚: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字面上看是阳少,但不是真正的阳少,阳是0,是阴多相对之下的阳少。问题在于阴多、大于0,所以在治疗时通过减少阴,使之下降为0,与阳成为平衡。这种病属寒,由阴盛引起的寒,所以称为\实寒\。平时用干姜、生姜温胃祛寒就属于这一类情况。
从上面的几个证型解释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几个规律:(1).就病因而言,四个字中前两个字指的是疾病的原因。以阳虚阴盛为例,阳虚是病的根本原因,治疗时主要是调理前面的病因;(2).就阴阳状态而言,前面的盛、虚是指绝对的、绝对的、病理性的、需要治疗的关键。而后面的阴阳盛、虚都是0,是正常的,其虚盛是与前面的盛、虚相对而言的;(3).由虚引起的寒或热称\虚寒\或\虚热\由盛引起的寒或热是\实寒\或\实热\。(4).阴阳的绝对多少与相对多少是相反互见的,这是阴阳消长与对立性的体现。比如\阳盛阴虚\就是阳绝对多和阴相对少并见;\阴盛阳虚\就是阴绝对多和阳相对少并见;\阳虚阴盛\
\就是阴绝对的少和阳相对的多就是阳绝对的少和阴相对的多兵见;\阴虚阳盛 并见。阴阳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的。
绝对的是病态,是治疗的关键。绝对的多就\去\之;绝对的少就\补\之。对于相对的多与少,通过调理对方自然就达到阴阳的平衡了。
(五)阴阳俱虚:阴阳均低于正常水平,均少于0,成为不正常。治疗时阴阳同补,使之均恢复到正常的0。平时用的十全大补丸阴阳双补就属于这一类情况。
应该说明在中医理论里阴阳虽然有\阴阳俱虚\的情况,但没有\阴阳俱实\的情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就不在这里谈了。
疾病再复杂也出不了这五个类型。诊断就是寻找问题所在,确定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属性增减补泻调理身体的阴阳偏差,使之成为平衡。临床疾病之所以复杂,主要是不同病人的其他相关情况不一样,这里
所说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天、地、人等好多方面的内容,是相当的复杂的。所 以表现出来的现象就千差万别了。不同矛盾的当然需要不同的方法处理,也就 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