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产意义:阴雨天气、玉米瘪粒原因:传粉不足,应人工授粉;(B) 果实——玉米、花生、葵花子、绿豆荚、西瓜;
种子——花生米、葵花子仁、绿豆、西瓜籽。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
水运输过程:根—茎—叶—气孔—大气中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体内99%的水分通过 叶 的蒸腾作用散失。(A)
2.气孔蒸腾失水和气体进出的门户;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内有叶绿体。(A) 陆生植物气孔数下表皮>上表皮;水生植物相反。(C) 3.叶片的结构(A)
表皮 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保护
保卫细胞:含叶绿体,控制气孔
叶肉 :含叶绿体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运送营养 4.蒸腾作用意义:(B)
参与水循环,降温降雨;促进根吸水,促使无机盐运输;保护叶片。 5.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叶片多,气孔数量多,蒸腾失水多;温度高,光照强,空气流动快,蒸腾失水快。 6.蒸腾作用对生产:
·树木剪去部分叶后移栽; ·选择阴天或傍晚时分移栽; ·大树底下好凉爽; ·森林生态系统降雨量大; ·烈日下,为移栽树木搭遮阴网。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的成活率。(A)
(2)节水措施:农业灌溉方式改为滴灌;工业生产循环使用水,生活中节约用水。(C)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 1.实验步骤:
暗处理 → 部分遮光 → 光照 → 隔水加热 → 漂洗滴碘 → 观察是否变蓝 (1)暗 处 理:消耗叶中原有有机物(A) (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
(4)脱色目的:酒精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 酒精 水(外)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
(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 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
6
二.光合作用 (A)★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
淀粉),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2.反应式 光照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叶绿体 3.能量的转化:光能 化学能
4.意义:·为自身提供有机物;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能量来源; ·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5.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6.指导生产:通过控制光合作用的条件,达到增产目的。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 温室大棚——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气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 7. 探究实验:
·光的作用: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还能促进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 ·检验氧气方法: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因缺少原料基本不能进行。 三.呼吸作用(A)★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活细胞 2.反应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3.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4.指导生产:
·低温保存菜果 减弱呼吸作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而加强) ·粮食入仓要晒干 降低呼吸作用,防止萌发(含水量高而加强) ·保存果菜降低含氧量 降低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
·栽植物常松土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 ·地窖瓜菜发热 呼吸作用释放热能
·新疆葡萄更甜 夜间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 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项 目 场所 区条件 别 原料 产物 物质转化 能量转化 联 系 叶绿体 在光下才能进行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活细胞的线粒体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储能)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7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B)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2.过程: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火的使用→语言文字。(C) 3.区分事实和观点:客观地叙述(事实),主观地判断(观点)(C) 二、人的生殖(B)
1.男性:阴茎、阴囊、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尿道(B)
主要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2.女性: 主要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A★) 子宫:胎儿发育的场所;(A) 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C) 3.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A★)
4.怀孕: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着床。 分娩:38周266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阴道产出,新生儿诞生。(A★)
睾丸 精子 输卵管 子宫
受精卵 胚泡 新生儿胎儿 结合 发育 卵巢 卵细胞 5.营养: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A) 废物 废物 胎儿 胎盘 母体 营养 营养 6.分娩对于母亲是伴随剧烈的阵痛,母亲的生育不容易,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应当铭记并感恩的。(A★)
7.试管婴儿: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结合,然后移植到子宫中发育,有性生殖 。(C) 三、青春期
1.显著特点身高体重突增,突出特征性发育和性成熟;(A)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完善。(C) 3.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生理现象。(C) 4.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B) 四、计划生育
1.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做到晚婚、晚育、少生、优生。(C)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是优生。(B)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A★) 1. 分 类 供能物质 营养物质 糖 类 脂 肪 蛋白质
主 要 作 用 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A) 备用的能源物质,保温防止损伤(A)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修复细胞(A) 8
非能源 物质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维护生命健康,调节作用(B) 占体重60%~70%(B) 参与牙骨构成,调节代谢活动(C) 2.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B)
VD 、钙—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
磷—肌无力; 铁—缺铁性贫血(铁构成血红蛋白);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差;
VA—夜盲症 VB1 —神经炎,脚气病 VC —坏血病 二、消化系统构成(A) 1.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胃 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腺 肝 脏:分泌胆汁,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 腺:分泌胰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
肠 腺:分泌肠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A)
(1)长:5~6米;增加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口腔 咽 (2)大: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增加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食道
(3)薄: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只由一层
上皮细胞,利于吸收; 肝脏
胃
(4)多: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胆囊
胰脏
十二指肠
大肠
三、消化过程(A)★
小肠
1.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吸收的成分,分为(B) 盲肠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阑尾
肛门
胃肠的蠕动,辅助促进化学消化。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酶使食物中成分分解为可以
吸收的营养物质。(B)
淀粉 初始口腔: 淀粉 唾液、肠液 麦芽糖 肠液、胰液 葡萄糖
蛋白质 初始 胃: 蛋白质 酶(胃液、胰液、肠液) 氨基酸 脂肪 初始小肠: 脂肪 胆汁(肝脏) 脂肪微粒 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 2.吸收: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B)
(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排遗——将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B)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C)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
9
2. 早中晚比例=30%、40%、30%。 3.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最多的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最少是脂肪食品; 四、实验题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A★)
(1)馒头、唾液、37℃→不变蓝, 原因:唾液淀粉酶将淀粉部分转变为麦芽糖A★ (2)馒头、清水、37℃→变蓝
原因:淀粉没有被消化B 馒头、唾液、0℃ →变蓝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组成
1.呼吸道: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B) 作 用:清洁、湿润、温暖气体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 二、呼吸过程: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肺内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组织细胞呼吸作用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A★)
(1) 呼吸频率:一分钟16次左右(A)
(2) 吸气: 膈肌、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体积扩大
→肺内气压下降→气体吸入
呼气: 膈肌、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体积缩小
→肺内气压上升→气体呼出
提示:吸气是主动,要收缩;膈顶方向与气体方向一致 (3) 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动力来自肌肉收缩。
吸气 呼气 2、肺内气体交换(A)
(1)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2)、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释放放能量。
氧气 氧气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构成。(A★)
血 浆 :功能—运载血细胞、养料、废物
红细胞:功能—运输氧气;形态:数量最多,圆饼状,成熟后无核。
血细胞 白细胞:功能—吞噬病菌;形态:体积最大,有核
血小板:功能—止血凝血;形态:体积最小,无核,显微镜下不可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