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经说上》云: “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 《墨子·经说下》云:“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辩”即辩论、辩解、辩明的意思。“论”是议论、评定之意。“辩”与“论”好比是一把利剑的双面锋刃,相互为用。“辩”的目的在于破(否定),论的目的在于立(表明主张)。 2. 辩论要素、辩论特征以及辩论类型 (1)朱总理智止流言 记者:“请问总理先生,无论下一届总理是谁,你认为他哪些方面应该向你学习?” 朱总理:“关于我本人,除了埋头苦干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前不久香港某家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了。但是,这家报纸说的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成植物人了吗?板凳是绝对没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很少有人会相信这种说法。拍桌子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记者的提问十分刁钻,企图让朱总理对自己的政绩及缺点作一番评价。朱总理回答十分巧妙,他举香港一家报纸对自己的评论,用幽默的语言,否定了捶板凳,赢得了众多记者的掌声。朱总理的这段答记者问,真是口舌生风,妙趣横生,被誉为辩论口才的“红色经典”。 朱总理的答记者问,实际上是一个辩论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辩论四要素,辩论特征以及辩论类型。 2)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小结归纳 辩论要素: 主体 — 辩论行为的实施者 客体 — 辩论行为实施的对象 媒体 — 辩论行为实施的条件 受体 — 辩论行为实施的接受者 注意:自辩不是辩论,因为它依赖于内部语言进行辩论,只能称为“考虑”、“思考”或“思想斗争”。 辩论特征: A、观点的对立性 辩论各方的观点必须是截然对立的或至少是有鲜明分歧的。没有对立便没有辩论。辩论中,辩论者既要千方百计的证明并要对方承认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要针锋相对的批驳对方的观点,并使对方放弃自己的观点,这就决定了各方立场的鲜明对立性,这样才有辩论的必要。 B、思维的机敏性 由于辩论在许多时候打的是无准备之战,在唇枪舌战的战斗中,双方思维的紧张程度不亚于短兵相接。语言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比起一般的会话来快多了。因而既需明察对方的策略,又要应付对方的“明枪暗箭”,而这一切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都得临场发挥。所以论辩者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度的判断能力,机智的语言运用能力。 C、论理的攻守性 论辩是“破”与“立”的辨证统一。论理时一方面要使自己的观点正确、鲜明、论据有力、战术 灵活适当,使己方坚如磐石,令对方无懈可击;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对方的阐述中寻找纰漏,抓住破绽,打开辩驳的突破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辩论的类型: (1)对话式 :社会生活中常见,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为目的,如日常琐事、经济纠纷、工作上的谈判、邻里矛盾、交通事故协调等。 (2)答辩式: 毕业论文答辩、法庭辩论、决策辩论、外交辩论、答记者问。 (3)竞赛式: 有组织、有计划围绕辩题展开的辩论 辩论的形式有许多,以上只是从形式的角度分类。 三、辩词赏析(师生互动) 辩题1: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反方: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到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辩论比充饥更重要。 正方: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 ” 是两码事?? 分析:反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正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观点,鲜明的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的遏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剔除对方论据中有缺陷的部分,换上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量拔千金”的奇效,这一技法就是“移花接木”。 辩题2: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辩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住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但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分析: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提出“愚公所住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的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挡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一技巧就是“顺水推舟”。 辩题3: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 反方:请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辩友您错误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 分析:这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入瓮”之意,有备而来。正方选择前者,则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正方辩手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入,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两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中选择都对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技法,就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辩题4:知难行易 反方:许多贪官不是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 正方:对呀!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那,对方辩友! 当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分析: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运用到辩论中,就叫“借题发挥”。 辩题5: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贡献,真叫人心寒呀!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一定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呀!对方辩友带着跳槽眼睛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正本清源的效果。 分析: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服务,这种技法就是“正本清源”。 有人说:辩论是一种高智商的游戏。辩论能否成功,辩论员的智慧非常重要。高明的论辩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养,掌握多种有效的辩论技巧,这样就能无辩不胜,巧言一席,强似雄兵百万。 四、辩题讨论(采用辩论技巧,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 1.人生机遇与奋斗,哪个更重要? 2.网上交友利大于弊还是蔽大于利? 3.气质是刻意追求得到的吗? 4. 相见不如怀念? 5.嫁给有钱人幸福吗? 五、教学小结 辩论是艺术,不管谁胜谁败,都会因思想的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它帮助人们认识是非、得失、美丑,它给我们的生活增辉添彩。同学们,当你面对不良现象时,当对方的观点与你相悖时,不妨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试试。 六、实训:1、以“大学生应不应该逃课”为题,组织班级辩论赛。 2、以“愚公是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为题,组织班级辩论赛。 教学后记
教 学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学 生 学 习 情 况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共学习八个教学单元,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演讲、演讲者必备的修养、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日常访唔交流和求职应聘口才技巧等内容。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能够自主、互动学习,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掌握了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演讲与口头交际能力。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掌 握 情 况 及 教 教学 学方 内法 容改 重进 构意 见 教 案 的 改 进 和 调 整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演讲与口才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演讲与论辩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求职应聘技巧,克服在大众面前说话的恐惧心理,增强了自信心。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讲和说为主体,提升素质教育,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自主自觉独立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加强备课意识,调整备课态度;强化研究意识,提升备课能力;(深入钻研 教材,娴熟驾驭教材,参考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改进备课方式,增强备课效益;(1.倡导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2.实 践全程备课,注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