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规律。
2.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
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教材P16~P19,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地理环境
(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2)影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 2.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①原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②人类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
①原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②人类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
①原因: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②工业区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
1
①原因: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②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正误判断: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2)采集和渔猎是农业社会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 (3)工业社会阶段,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区布局起决定作用。( ) (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的优越对产业布局影响越来越大。( )
【提示】 (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 (2)× 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农业社会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3)× 工业社会阶段,资源、交通、科技都会对工业区布局起重要作用。 (4)√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周围逐步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 教材整理2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阅读教材P20~P21,完成下列问题: 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航海技术落后时期:大洋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文化传播的界限,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大。
(2)航海技术发展时期:大洋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内陆原有的经济中心。
(3)科技进步的现代: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拓宽,很多国家开始采掘海底锰矿。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工业化开始前: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
(2)工业化开始后:海洋逐渐成为运输通道,海洋运输量大、运费低,使工业区和城市分布趋向沿海地带,岛屿的作用明显增强。
(3)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的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
正误判断:
(1)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变化。( ) (2)在航海技术落后的时期,人们重视对海洋环境的利用。( )
(3)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
(4)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
2
( )
【提示】 (1)√ 海洋作为覆盖地球的主要部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2)× 在航海技术落后的时期,大洋阻碍了人们的交流,不被人们所重视。
(3)√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大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
(4)× 随着技术的进步,美、日、英、德等国已经开始采掘海底锰矿。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作探讨]
材料一 2016年9月20日,第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在赤峰市敖汉旗召开。素有“世界小米之乡”称号的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
材料二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图。
探讨1:早期农业的起源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提示】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探讨2:分析早期农业起源地的共同地理位置特征。 【提示】 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探讨3:为什么这些区域能形成早期农业的发源地?
3
【提示】 因为这些地区阳光充足,气温适宜;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大江大河两岸,灌溉水源充足。
[核心点击]
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采集和狩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活动分布区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举例 人地关系 依赖自然 改造环境、 四大文明古国 驯化禽畜、 栽培作物 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工业社会阶段 资源丰富(能源、金属),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中国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后工业化阶段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 影响环境质量 2.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思路——横向和纵向 (1)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路分析如下图:
[体验评价]
4
1.下图为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量(包括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统计图。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73360016】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社会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大
(2)关于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第(1)题,由图表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第(2)题,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对能源利用的状况不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农业社会人们砍伐森林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答案】 (1)D (2)B
2.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