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服务业是否创造价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服务行业创造不创造价值

服务行业,也就是现在热门讨论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什么呢?记得初中的课本对于它的定义是:“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辅助,其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而是靠提高第二产业效率,从而体现其价值。”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第三产业创造不创造价值要分类讨论。

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之大是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75%。所以我们就不能全盘否定说服务产业不创造价值。例如,生活服务部门直接也是产业部门,服务人员也是道地的工人阶级

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他说“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而对于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某一方面来生产人的其他任何消费形式也都可以这样说。消费的生产。”这不是清楚地表明,为生产人所需的、为人民生活消费服务的一切服务事业,都是产业部门,服务活动也是生产活动,是消费的生产。

先将第三产业分成几类稍作分析:

(一)流通部门劳动价值创造的分析。

有关流通部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上,许多学者引用马克思原著中的观点作为依据,认为流通部门是不创造价值的。马克思关于流通部门不形成价值的观点,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整体轮廓描述时舍象了局部事实的情况下提出的。在研究流通问题时,他把整个资本循环概括如下:货币流通过程(劳动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价值增殖了的商品流通过程→增殖了的货币(Pm→P→W'→G')。在这里,流通过程仅被当作商品、货币之间的形式变换。

在研究资本循环的开始,做这样的抽象是完全必要的。首先,在整个物质生产运动中,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是全部社会劳动的核心,其他劳动是围绕这种劳动而进行的;其次,如果把流通过程的劳动、流通过程可能发生的价值变动加进来,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界限就会模糊,不利于抓住资本循环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现实运动中,价值的实现不是不需要任何劳动就可以完成的。运输、储存等生产性流通所提供的服务当作商品时,所付出的劳动就会形成价值。由于流通过程总是与实物产品相伴随的,流通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就会体现在实物商品中,表现为其价值的增加。

(二)为生产生活服务劳动的价值创造分析。

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劳动成果是无形的服务性产品,且具有使用价值,它们主要用来满足个人、家庭、企业的物质以外的需求。这类服务同样不是自己使用,而是用来交换的,所消耗的劳动需要得到补偿。在这类劳动中,金融行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是争论的热点。白暴力、程恩富、郭晓鲁等人认为,金融行业是从属于产品的生产,是由商品生产的社会形式的发展引起的,因此其活动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本文认为,金融活动之所以能从存贷利差中获利,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活动所提供的服务是商品。

与一般的服务活动相比,金融活动收取服务费用是与利息的收支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谈一下利息。利息是伴随借贷行为而产生的,是资金所有者因让渡资金使用权而所得的报酬。在简单的借贷关系中,借贷双方支付和收取的利息是相等的;而在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关系中,借方支付的利息要高于贷方所获取的利息,其利差为金融机构因提供融资中介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对于贷方而言,尽管他让渡资金使用权,但同时把寻找借方及由此带来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它应该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在现实中,借贷双方为金融服务机构支付的服务费用以利差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简化对存贷双方收取服务费用的手续。因此,本文认为金融服务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

(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劳动的价值创造分析。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劳动,包括教、科、文、卫等部门的劳动。这类劳动产品为精神产品。精神产品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像书籍、绘画、音像制品等是有形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至于无形产品,如音乐家唱的歌、教师上的课等,其使用价值当场被消费掉,它们是否创造价值呢?

事实上,教师、医生、音乐家的劳动成果如果进入商品生产阶段,他们的劳动就形成价值,即,在形成商品中所付出的劳动需要计量和补偿。以教育服务为例,教育服务是商品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教育服务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劳动者,其使用价值越大;其次,教育服务的价值是教育活动中所有劳动时间的凝结。学生以大体上等于教育服务价值的货币去购买教育服务的使用价值。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资是收益率极高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相对应,是商品化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生产性作用,导致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教育服务是商品,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四)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劳动的价值创造分析。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的劳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警察等的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服务产品,主要用来维持社会安定、国家安全,但是这类劳动成果不是用来交换的,它是政府以无经济意义价格提供给社会使用的。因此,该类劳动不需要形成价值,该类劳动者的报酬是靠政府税收来支付的,而税收本身就是收入再分配的方式之一。从这点也可以说明它们是不创造价值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它们的使用价值。对于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来说,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由于不是用于交换,它才不会形成价值。可见,使用价值和用于交换是劳动形成价值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这些之中,那又有哪些个服务产业创造价值,哪些并没有呢?

第三产业的价值产出大体上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最初表现为直接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尔后,随着劳动过程本身协作性质的发展,出现了总体工人和总体劳动,那种作为局部工人的脑力劳动者,其劳动只是“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并且“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就已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看这些部门的劳动是否为社会生产服务并成为总体劳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会使第二产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增加的产业。诸如此类的服务产业,靠自己的劳动和花费了必要的劳动时间,并且带来了一定的价值,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服务产业是创造价值的。如果没有他们,第二产业的产品不会有这么高的市场价格。

而一些纯属于服务大众的行业,诸如警察。他们从事的行业并没有让消费者去消费这一说,我认为这样的第三产业是不创造价值的。他们没有生产出商品,也没有使商品增值,这些劳动者为公民提供的服务不能进行买卖和交换,就不创造价值。

虽然服务没有产品来承载价值,但是有些服务是可以通过商品来间接创造价值,那一部分的增值就是他们花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

无疑现在第三产业在发达国家占据一定的比重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大部分并不需要自己产出的产品,而是通过增值第一、二产品来产生价值。这样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所以我想,尽管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生活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但毕竟有了提高,

人民的消费结构正由吃穿用改变为用穿吃。就是在吃的消费结构中,主副食品的比重,已从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六十点三,下降到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四十五,营养滋补等享受性食品增长较多。穿着已由棉布为主向中高档化纤、呢绒、丝绸发展。特别是高档耐用消费品增长更快。开始出现了从生存资料的需要向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变化。随着我国经济调整的实现,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设施,要求家务劳动社会化,服务劳动现代化,我们从国外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应该看到这种趋势,尽快改变服务性事业的落后面貌。

综上而言,服务产业创造不创造价值还是要分类讨论的,有一些通过增值其他商品的行业可以创造,有一些的服务不能进行买卖交换的,就不创造价值。

服务业是否创造价值

服务行业创造不创造价值服务行业,也就是现在热门讨论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什么呢?记得初中的课本对于它的定义是:“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辅助,其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而是靠提高第二产业效率,从而体现其价值。”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第三产业创造不创造价值要分类讨论。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之大是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75%。所以我们就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amwl03jfo3gzna0fxa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