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页例8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例8教学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材以在宾馆交纳住宿费的生活情境引入,在“阅读理解”环节,通过提问,突出让学生关注并理解“大约”的含义,明白这里要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呈现了两种估算方法:估成整百数和整十数。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先回顾与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接着让学生应用推理得到精准答案数据的范围,关注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二)核心能力
在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的基础上,学生理解和掌握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渗透和落实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核心概念。
(三)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估算”的价值,会用估算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在交流讨论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能选择较合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除法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多样性,关注合理性。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例子。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口算:
640÷8= 500÷5= 60÷3= 200÷4= 4200÷6= 1200÷2= 2)你能估算出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9÷6≈ 16÷5≈ 69÷7≈
【设计意图:回忆估算的方法,初步体会估算在计算时的方便,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2. 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小美一家春节旅游住宾馆时,记录下这样一个场景,其中她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都有哪些信息?她提出了什么问题?
预设:知道了他们一共住了3天,住宿费一共是267元,要解决的问题是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小美家住宾馆”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及体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创设平台,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分析与解答: ①策略选择:
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确:求大约多少钱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估算即可。 ②确定解决方法:
师:怎么求解每天的住宿费?需要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明确: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 师:那该怎么列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6÷3
强调:那要估算还能用“=”吗?需要用“≈”。补充板书:≈。 ③估算方法: 师:该怎么估算呢?
自主探究:学生自己在演草纸上尝试自己进行估算。
组织汇报,交流算法: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估算方法,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④重点讲解两种估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
a 估成整百数,只能估成300,因为267最接近的整百数是300。 b 估成整十数,要把267元估成270元,因为267元接近270元,用三九二十七的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算起来很简单。把它估成260元、280元无法用乘法口诀一步算出结果,反而很麻烦。
3)回顾与反思: ①对比联系:
师:这两种估算方法结果不一样,都合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两种估算都是合理的。
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他们都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 ②优化算法:
提问: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比80元呢?
组织学生应用推理得到精确答案数据的范围,明确每天住宿费比80多比90少。
对比两个答案,哪一个答案更接近精确答案? 引导学生明确:
估算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说明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将267估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的数计算,答案更接近精确结果,更具有合理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多样性,同时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精确度,结果不同,经过回顾与反思环节,挑选出更合理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