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虎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经验
胡婷1,王红伟1(指导:陈振虎2)
【摘 要】摘要:介绍陈振虎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的经验。陈振虎教授创制的岐黄针疗法基于经筋理论,结合解剖学和现代神经病学知识进行选穴与操作;提出针刺治疗疾病的要务是治神;具体针刺采纳传统五刺的合谷刺和输刺方法,并结合《金针赋》中的飞经走气手法,进针需快速无痛,针尖要抵至病所,行手法时需观察针柄;并强调针刺过程中押手的配合。陈振虎教授的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穴位精简,操作简单,有利于基层普及。 【期刊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1 【总页数】3
【关键词】腰痛;岐黄针疗法;治神;合谷刺;输刺;飞经走气;经验总结;陈振虎
陈振虎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对针灸治疗痛症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见解,其秉持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提出岐黄针疗法并运用于临床。歧黄针疗法是指从经筋理论出发,结合《黄帝内经》九针中毫针、长针、大针以及锋针的特点,通过刺激敏感点、压痛点或穴位来治疗痛症的一种综合疗法。现将其采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的经验介绍于下。
1 基于经筋理论认识腰痛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和关节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脊柱的失衡及某些脏腑疾病均可引起腰痛[1]。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腰痛的
部位与十二经筋循行部位密切相关[2]。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气血濡养筋肉关节,分布于各筋膜、肌肉、关节的体系,其主束骨而利机关,保证关节活动滑利,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灵枢·经筋》中指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筋急,主要表现为人体筋肉组织在失代偿情况下发生拘急、痉挛等状态,进而引发牵扯疼痛。陈振虎教授认为经筋之病,可选用相应经脉上的穴位治疗,通过疏通经脉之气血来疏通经筋之气血,从而恢复经筋的正常生理功能。其中腰痛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和督脉关系最为密切,其他经络亦可引起腰痛。陈振虎教授基于经筋理论,根据腰痛之归经、经脉之所过原则选取穴位,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背痛),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2 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
岐黄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振虎教授采用自制的岐黄针针具(专利号:ZL2015 20271867.0)配合手法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岐黄针由《黄帝内经》的九针发展而来,根据治疗的不同部位分为不同规格的针具,针具形态中空,针柄透明有标志,针尖呈斜面,针锋圆锐。陈振虎教授临证取穴尊崇华佗的针灸不过数处原则,在临床上基于经筋辨证,结合现代解剖学理论精简取穴。目前岐黄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陈振虎教授擅长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面瘫、神经感觉异常等诸多疾病,其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的原则及具体操作如下。 2.1 针刺疗法治病,关键在于治神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黄帝内经·灵枢》),表明了神在针刺中的重要性。这里的神不仅指医者的精神,亦是患者的神气。陈振虎教授认为临证治神必需做到:(1)在针
刺前与患者悉心交流,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预后,循循善诱,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2)叮嘱患者采取较为舒适的姿势,勿令姿势僵硬,而使经气不利,气血不畅。(3)行针刺手法前告知患者酸麻胀痛的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不至于针感过于突然而无法接受;针刺时医者需静心集中精神于针下,快速飞针入穴,令患者无痛感,达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的境界;针刺后嘱患者不宜搬举重物,宜注意休息,养神定志。
2.2 针刺过程中重视押手的配合 《难经·七十八难》中言:“知为针者,信其左……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顺针而刺之”。传统针刺是右手持针,左手(即押手)则在针刺部位周围进行弹、努、抓等催气操作,并且要注意指下脉动及进针后针下的变化[3]。陈振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岐黄针疗法操作的重点即是以左手定位骨性标志,按压所针部位,先轻后重,探明其穴位周边有无压痛或病理产物,如条索、筋结等,了解肌肉的厚薄及间隙,筋之软硬,脉之粗细,气血之盛衰,继而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避免行手法时刺伤血管、神经。押手除了能揣摩定位腧穴及了解穴位周边情况外,还能在穴位上切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既方便针刺,也能减轻疼痛。出针时押手可及时按压出针口减轻强烈的酸麻胀痛等针感。因此,陈振虎教授指出,在定穴、进针、得气、行手法、出针等整个针刺过程中,押手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针刺治疗中,操作者需根据患者的体型胖瘦、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等考虑针刺浅深,相应地,押手应或轻或重,或正或斜,灵活机变,不能千篇一律。
2.3 突出五刺的合谷刺和输刺及飞经走气手法的运用 《灵枢·官针第七》:“凡刺有五,以应五藏”;“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