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角度1 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
1.(2015·全国卷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2.(2019·石家庄质检)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3.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 )
A.生石灰 B.草木灰 C.明矾 D.漂白粉 命题角度2 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
4.(2020·成都高三月考)《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CuSO4·5H2O C.KAl(SO4)2·12H2O
B.FeSO4·7H2O D.Fe2(SO4)3·9H2O
5.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是传统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2019·石家庄模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中的磁性
D.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8.(2020·宜昌调研)炼丹鼻祖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积变”是指将水银与单质硫混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B.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 C.水银是液态银
D.丹砂“烧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命题角度3 传统文化中化学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9.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古代文献 《淮南万毕术》 记载内容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涉及原理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不涉及化学变化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B C 《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天工开物》 为纯阴” D 《肘后备急方》 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绞取汁” 蒿素 10.(2019·河南六校联考)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燃烧 B.《抱朴子》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古代火法冶炼金属的现象
C.《新修本草》中对KNO3检验的记载为“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利用了KNO3的化学性质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描述了中药的溶解与过滤
答案精析
1.B 2.D
3.C [该物质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呈碱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故草木灰、漂白粉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呈碱性;明矾溶于水,由于Al3
+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该物质为明矾,C
项正确。]
4.B [“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红色Fe2O3超细粉末。CuSO4·5H2O为蓝色晶体,故A错误;FeSO4·7H2O是绿色晶体,故B正确;KAl(SO4)2·12H2O是无色晶体,故C错误;Fe2(SO4)3·9H2O为黄色晶体,故D错误。] 5.D
6.A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在日光的照射下,因水汽蒸腾而呈现出紫色的雾,A项错误;“沙里淘金”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B项正确;爆竹燃放的过程中有CO2、SO2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7.C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低温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低而析出,A项正确;黑火药在使用中的反应原理为2KNO3+S+3C===K2S+N2↑+3CO2↑,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参加化学反应,B项正确;磁性不是化学性质,C项错误;胆水炼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D项正确。] 8.C [水银是液态汞,不是银。]
9.B [A项,“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正确;B项,“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项,硝酸钾、硫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青蒿素提取为萃取过程,是利用
△
的物理方法,正确。]
10.D [根据关键字眼“蒸烧”,可以得出涉及的实验原理为蒸馏,不是乙醇的燃烧,A错误;“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湿法冶炼金属的一种,B错误;“强烧之,紫青烟起”描述的是KNO3的焰色反应,属于其物理性质,C错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以水二升渍”描述的是溶解,“绞取汁”描述的是过滤,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