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至唐代的哲学-第9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编 汉至唐代的哲学

第9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9.1 复习笔记

一、唯识宗

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此宗重视分析、研究诸法性相之学,故名法相宗,分析法相的最终结果是“万法唯识”,故又称唯识宗。代表人物有玄奘和窥基。唯识学以护法思想为主的路线,正是窥基所决定的。

1.唯识宗的判教体系(1)唯识宗对佛教的分类

唯识宗依据《解深密经》将佛教分为三个时期。此三时教指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又称有、空、中三时教。

①第一时有教,谓佛在鹿野苑因外道、凡夫只趣向二乘,故为说四谛法,令小根者登圣位,代表性经典即《阿含经》。

②第二时空教,谓佛在灵鹫山等地,为由二乘转向大乘者,说诸法皆空之理,除其法有执见,回小向大。彼时所说者,即《般若》等经。

③第三时中道教,佛在华藏界等,为五乘人谈三性三无性,详示空有之真相,显中道实义,除有空偏执,令人究竟了义之教。代表经典有《解深密经》《华严经》等。

(2)八宗的内容

①我法俱有宗,指犊子部等所立;

1 / 24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有法无我宗,指萨婆多有部等所立;③法无去来宗,指大众部等所立;

④现通假实宗,指说假部、经部、成实论等所立;⑤俗妄真实宗,指说出世部等所立;⑥诸法但名宗,指一说部等所立;

⑦胜义皆空宗,指《般若经》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所立;⑧应理圆实宗,指《深密》《法华》《华严》等经及无著菩萨等所立。

窥基的判教体系中,前六宗属小乘。最后二宗属大乘,第七宗属于大乘空宗,第八宗属于大乘有宗,也称唯识中道宗。窥基的八时教和《解深密经》的三时教是一致的。

(3)六经、十一论的内容

六经:《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大乘阿毗达磨经》《楞伽经》《厚严经》(又称《大乘密严经》)。

十一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观所缘缘论》《阿毗达磨集论》《二十唯识论》《辩中边论》《分别瑜伽论》。

2.五位百法说(1)五位百法说的含义

法相唯识宗在印度《俱舍论》七十五法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将一切法分为有为、无为两大类,有为法又分为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四位,合无为法称为五位,再由五位开出百法,即五位百法说。

(2)五位百法说的具体内容①色法

色法分为五根、五境和法处所摄色等十一种。

2 / 24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a.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指五种感觉能力。根,是“能力”的意思。根能缘取所对之境,有发生知觉精神作用的力量,故名为根。如眼根能见青、黄等色,引生眼识的知觉作用;

b.五境为五根所缘取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境,为所游履的意思。如色为眼识所游履,故谓之色境。法为意识所游履,故谓之法境;

c.法处所摄色是“八识”中第六识“意识”感受到的色,法处即意识的对境,亦即未显示于外的法或潜在的色法。

②心法

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识。③心所有法

为心王所有之法的意思,简称心所法。它与心王的差异,在于缘境方式不同。心王只缘总相,心所则兼缘总相与别相。大乘将心所分为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和不定六类,共五十一种。

④不相应行法

不与色、心、心所法相应的有为法,称为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种。⑤无为法

有为法是由因缘造作的法,无为法是离因缘造作的法,是不生不灭的永远存在,有六种。

3.八识与种子学说(1)八识

唯识宗把众生之心识类别为八种,谓之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即前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3 / 24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①前六识

a.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一类,其主要是起了别、认识的作用,通过这六识中前五识可以对色、声、香、味、触进行分别和认识,这些认识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意识可以对思想想到的一切东西,包括有形的事物和无形的法则等进行认识,这个阶段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

b.第六识意识能“内外门转”,能向外追求,认识外境,也能向内思考,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

c.第六识意识能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广缘一切境,有比知、推测等作用,故称广缘识。

②第七识是联系前六识和第八识的桥梁。

“末那”即思量之意。和前六识的以外境为对象不同,它却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它的对象,它要依靠第八识才能起作用,它的作用是思量,称为“思量识”。

③第八识

是指阿赖耶识,认为它是前七识的最根本的依据,所以又称“根本依”。“阿赖耶”意译为“藏”,因为它含藏着变现一切诸法的种子,一切识也由它生起,所以第八识又称“藏识”。这个藏有三方面的含义:

a.“能藏”,指第八识包含生起和含藏诸法种子的一种潜能或势力;b.“所藏”,指此识是前七识所藏之处;

c.“执藏”,指第七末那识经常执著此识以为自我,即“我执”所藏之处。(2)种子学说①种子的含义

唯识宗以为第八识是种子所藏的地方,这些种子又分为共相种子和不共相种子。

4 / 24

地山河;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a.共相种子变出来的事物,人人对它有共同感受,如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的大

b.不共相种子变现出来的事物,只有本人才能感受或使用,如六根等;c.种子又可以分类为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②佛教认为世间有两类法:有为法和无为法。

a.有为法即有漏法,唯识宗认为通过人的修行可以把有漏法全部变为无漏法;b.执着有“我”,产生“烦恼障”;c.执着有“法”,产生“所知障”;

d.破除我法二执就可以使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有漏种子”渐渐消失,使认识都变成成佛的智慧。

(3)识有“三性”说

①遍计所执性,就是说世界本来是虚无而非真实的,只是由于人的虚妄分别和周遍计度,执著为心外实有。

②依他起性,万事万物都由众缘而生,主要是因为心识的缘故而得以派生,没有了他(因缘),即不存在,这称为依他起性。

③圆成实性,就是去掉“遍计所执性”,了解到万事万物都依心识而生灭,我法二空。4.唯识宗终生五性的划分

(1)定性声闻,具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2)定性缘觉,具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3)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

(4)不定性,有二种或三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菩萨声闻不定、菩萨缘觉不定、声闻缘觉不定、声闻缘觉菩萨不定。

5 / 24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至唐代的哲学-第9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编 汉至唐代的哲学第9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9.1 复习笔记一、唯识宗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此宗重视分析、研究诸法性相之学,故名法相宗,分析法相的最终结果是“万法唯识”,故又称唯识宗。代表人物有玄奘和窥基。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acos1x3l44x67j2pwjr92i2p9mey901dr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