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建设
【摘 要】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防范和应对高校安全危机的能力是高校办学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围绕党的18大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文件精神,认为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安全教育应摆在重要位置、应回归学生课堂、应注重学生心理;并提出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建设方法,包括加强体验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丰富课堂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和构建科学体验式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校;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
党的18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的着眼点应该是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没有稳定,何谈发展?我国对校园安全管理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的高校也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不同工作范围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从口头上的重视转为行动上的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采用学分制等手段规范安全教育的科学内容,将安全教育引向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大学生安全教育课
程是大学生的生命之课,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如何将18大报告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贯彻其中,如何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是目前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安全教育的指导意义 党的18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进一步明确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有着深切的指导作用。对比“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发展主要强调质的概念,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提升。 (一)安全教育应摆在重要位置
2010到2014近五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依次是631、660、680、699、727万,而十年前毕业生人数仅为280万。以上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通过外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在校生总规模逐年攀升,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带来的问题是管理与教学主体落后、制度建设与治理方式不完善、环境塑造和设备投入不足等衍生问题。如果只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忽略了发展中的矛盾,只把工作重点放在外延性的教学与科研,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会对
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大局埋下毒瘤。正因为缺乏从源头的有效遏制,缺乏从管理内部的正规治理,高校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殊不知,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身保障的根本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法》等多个法规中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基本形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具备智慧头脑和创新意识,兼有安全素质和防范技能的人,才能促进教育整体协调、全面稳固地发展。 (二)安全教育应回归课堂
据调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保卫处与有关人员如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承担,一般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板报、广播通知等形式进行教育实施,选择的时期分为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毕业生就业前夕,节假日前后,典型事件发生之后等。此种做法的优点是时间较分散、普和范围广,缺点是学生体验和参与性不足,时间一长容易遗忘。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进入学生第一课堂,同时成立安全教育课教研团队,联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