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人教必修3第9课《劝学》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
.
木
直
中
绳
,
以为轮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来,出生 .B.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查 .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这里指听得清楚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没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 ) A. 无可寄托者 寄人篱下 或因寄所托 临崩寄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 .C. 不能十步 .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
以五十步笑百步 步步高升 ..
夙兴夜寐 .
步余马兮山皋 .
D. 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狐假虎威 假公济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以为轮 B.学不可以已 ....
C.假舆马者 .D.而绝江河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善假于物也 .
D.蚓无爪牙之利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而寒于水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輮以为轮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8.选出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4段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课内精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发动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强健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成江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无以..??A. B. ??置土石学不可以已?且焉?..
?舍之?锲而.C.??二螯?蟹六跪而.
??用心躁也.
D.???使之然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是“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4)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外提升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①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③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④⑤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
⑥
②
问一而告二谓之
⑦
。傲,非也;
,非也;君子如向矣。
⑨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zhù):通“著”,明。⑤蝡(rú):微动。⑥傲:浮躁。⑦
⑧
: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
方:通“仿”,仿效。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恶乎始?恶乎终 恶:哪里 .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诗》《书》故而不切 .
舍:放弃
曷:怎么 切:恳切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数则始乎诵经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荀子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的一项是( ) ①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②《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③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⑤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⑥学莫便乎近其人
A.①②⑤ B.①③⑥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ppt2 人教课标版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