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种树郭橐驼传》

高二语文

教学目的:

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寓意。 2、认真阅读,掌握文中对比与类比的运用。 3、读写互动,学习设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1、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培养文言语感。

2、课文不难,注解也很详细,应放手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特别是培养学生推测语意的能力。

3、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的结晶,并与现代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古鉴今,古为今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是写谁的诗?——柳宗元。柳宗元不仅自己爱种树,还擅长描写种树之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种树郭橐驼传》。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 故

1.故乡人号之“驼” 2.此物故非西产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广故数言欲亡 顾

1.去而复顾

2.相如顾诏赵御史 3 .顾吾念之

4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 不复顾利害

二、课文分析

下面请大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1.师:郭橐驼的为人怎么样?

生: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

师:很好,橐驼的为人确实是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2.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生:“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 生:“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

[来源学科网]

也是他奇特之处。 生:“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 生:“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 师: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3.郭橐驼不仅树种得如此之好,而且还懂得为政之道,他是如何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的?

[来源学科网Z|X|X|K]生:他先将自己植树和他植者植树进行对比,然后再将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两者加以比较的。

师:请同学们将找一找写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的句子,并用笔划出来。请全体女同学读一读他植者植树的表现,请全体男同学读一读官吏为政的表现。 4.谁来说说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哪些表现是相似的? 生:他植者植树:“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与此相似的官吏为政的表现有:“旦暮来而呼”,“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并且还“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5.师:如此植树和治民,结果如何?

生:他植者的结果是勤虑害树,官吏治民的结果是繁政扰民。他们的共同点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勤劳反而坏事。 6.师:文章最后,问者说:“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你认为养树术和养人术分别是什么?

生: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应该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7.师:如果我把故事中的两句话:“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抽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从种树到为政之道作者用了类比的方法,两者表现相似结果才相似。如果抽掉了这两句就不能推出勤虑害树这个结果,那么接就不能推出与此相似的官吏为政“繁政扰民”这个理了。文章主旨的出现就会显得很突兀。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由此我们知道,写一篇文章,要从前面的一个故事得出后面的一个道理,应该写出它们的相似点。

8.看来,这位种树的郭橐驼确实厉害,能从养树之术推知养人之术。那么,这位郭橐驼究竟是真有其人还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讨论)

生: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种树郭橐驼传》,说明这是一篇传记,并且有具体名号、籍贯、职业等。

生:我认为是虚构的,因为只知道他的绰号而不知其真名,种树的水平好得太神奇了,更何况一个普通种树之人居然懂得治民之法,有点违背常理。

生:我也认为是虚构的,它不像一篇传记,更像一则寓言。作者痛恨繁政扰民的现象,但在古代直言进谏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所以作者借助一个种树的故事来警示统治者要顺民之性,让百姓休养生息。

师:从形式上看,它确实是一篇传记;但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看来,它应该是一则寓言。所以,本文应该是以传记包装的寓言,或者说是寓言体的传记。郭橐驼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学者的观点是这样的: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设事明理”,为了明理所设之事既可是真实的,又可是虚构的。本文中,既可能是柳宗元为了表明对繁政扰民的痛恨而虚构了一个橐驼的故事,也可能是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个驼背的种树人而引发作者写这样一篇寓言。所以,认为郭橐驼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是有道理

[来源学科网Z,X,X,K]

的,真是“亦真亦幻”郭橐驼。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更进一步说它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鲁迅先生认为他是虚构的。既然是虚构的,我想把这个郭橐驼的故事进一步夸张:“橐驼所种之树不需几年就能长10米,且一年四季都能结果”,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虽是虚构,但也要符合事理,太夸张,不合事理,故事就站不住脚了,那么后面的理也就站不住脚了。

师:我们写文章,为了要表明一个道理,也可以学习设事明理的写法,所设之事既可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即使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也没关系,只要这故事要合情合理;并且这故事和所要表达的道理相似,写好它们的相似点。

三.巩固练习

郭橐驼能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我们同学们能否将所领悟到的写作方法移之写作实践呢?请大家做一个小练习。请根据由事到理要写好相似性的方法,给散文《一棵核桃树》加一个结尾的句子。(参看导学案《一棵核桃树》,学生看文章、写句子。)

一棵核桃树 刘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就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 孩子两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非常复杂。听了儿子的问话,我顿时犹豫起来。我还真不知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了,喝茶叙旧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他审视了一会,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着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门前的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

被我们叫了三年的李子树,原来是一棵樱桃树。

爷爷走后,樱桃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开始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划线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怎么又成了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十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高二语文教学目的: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寓意。2、认真阅读,掌握文中对比与类比的运用。3、读写互动,学习设事明理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1、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培养文言语感。2、课文不难,注解也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a79f487at9lpyv23wwc1symv1jox5007a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