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方案
(一)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则要求教师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根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经历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网络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念学习环境提供了强人的物质支持,它使建构主义理论走出了心理学家的象牙塔,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与语文的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是相统一的。 1.开发建设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系统的网络课程资源。
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主要是利用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新的课程要求,结合现有成品素材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用中使用的网络课程,可分两部分:
⑴学科资源:遵照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新思想,以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为参考,分学科设计开发适合于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网络课程,并形成系统的学科网络课程资源。
⑵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主要是配合新课改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而设计开发的专题性资源。 2.研究探讨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教学的新模式、新规律
本着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的原则,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应用等问题开展实践性、实证性探讨和研究,探索利用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规律,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探讨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方面的作用。 3.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新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广泛参与、紧密合作、和谐发展、各方受益”的资源开发研究新机制。
(二)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
1.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
形成善学、好问、敢创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石。 2.建立生动丰富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4.有利于学校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形成自己的校本教研特色。
二、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初中语文、英语、生物、历史、地理共9个学科的文字教材,开发与文字教材各有关章节配套的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和使用指导建议。
1.二度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
程资源。
2.反思常态语文课堂教学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得失,探求语文课堂教学中资源
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名师课堂教学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案例的研究,总结语文课堂教学中资
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标准、依据。
4.建立语文教学资源库、教师专题网站,形成丰富和谐的教学模式
三、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
(一)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者
研究者有着较好的硬件水平,丰富的研究经验与理论基础,扎实的理论底蕴,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从而确保课题始终能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前进,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二)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物质方面
学校有校园网,且班班建有多媒体,课题成员都有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的电脑,学校在组织方面保障。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 (三)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对象
学校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平行班级共有6个选取前三个班级为实验班级,以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方面。
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不仅仅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到处都有学习的素材,到处都能长见识,真正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使学生形成敢问、善问、好问、敢创、善学的品质,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教师方面。
教师能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树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更新教学观念,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深入研讨新教材,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伴协作互助,形成积极的浓厚的研究氛围,全面提升专业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学校方面。
建设教师合作文化,打造骨干教师团队,形成自己的校本教研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经验方面。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成功经验,总结教学实施的规律,并大力推广。 5.研究的过程。
及时让教师总结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所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查阅、学习有关研究文献,熟悉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从中受到启发,站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和研究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
教师通过对教育事实或事件的描述与分析,感悟和反思其中蕴含的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关注细节,发现典型;研究个案,总结规律;专业反思,培养智慧。 (三)行动研究法
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要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遵循发现问题,改革尝试,反思总结,提出对策的基本程序展开研究。行动研究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特别是同伴的互助与合作、对话与分享。 (四)实验调查法
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理论的学习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用理论审视我们的研究目
标。
2.多读书,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文本,举行开题会议。 (二)实验阶段
1.结合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索、学习。课题组成员依据方案开展研究
活动,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包括上课、观课、议课),进行专题调研,留存有关资料。
2.分析、探讨教学实践活动的得失经验,认真撰写教学笔记。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上好研究课,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适时改进课
堂教学,完善课题方案。
4.通过分析、实践,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积极的
措施。 (三)总结阶段
1.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并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