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包敏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对前列地尔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4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患者入院后采取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的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5.7%、73.9%,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能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前列地尔;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045-01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表现,临床中以血尿、蛋白尿、腰酸、乏力等表现为主,若患者长时间不能够获得治疗则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患者疾病。本病在临床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多采用补充外源性前列腺素E进行治疗m。前列地尔作为前列腺素E已经逐渐应用在临床中,本次研究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抽选7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对前列地尔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4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患者人院后采取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标准专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干预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1.2±10.4)岁,普通型8例,高血压型7例,肾病型8例,患者病程2个月-1年,平均(5_4±0.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1.5±10.2)岁,普通型9例,高血压型8例,肾病型6例,患者病程2个月-1年,平均(5.4±0.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相关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予以控制血压、血脂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予以优质低蛋白饮食,叮嘱患者保持休息。予以内科支持对症治疗,调剂免疫制剂等等。
1.2.2干预组:患者同时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前列地尔10u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静脉推注,一日两次,治疗12日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5-7天,共治疗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計数、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进行调查,观察患者各项临床表现,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调查。 1.4评估标准
临床控制: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消失,尿常规检验结果为阴性,患者24h尿蛋白水平正常,肾功能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各项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尿常规检验结果减少2个+,患
者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超过40%;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并无明显改善,患者尿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善。评估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有效率。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5.7%、73.9%,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
2.2恳者肾功能比较:干预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为(1.02±0.41)g、尿红细胞计数水平为(14.62±5.84)个、尿素氮水平平均(9.82±1.25)mmol/L、肌酐水平(128.65±30.58)umol/L,与对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
2.3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有1例呕吐病例和1例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有2例呕吐、1例皮疹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也成为慢性肾炎,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对肾脏的影响非常大。患者尿检结果长时间异常,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尿液中也能够检测到蛋白、红细胞,患者也会出现慢性肾功能损伤表现。若患者病情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则会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表现,因此要尽早开展治疗。
患者以往主要采用控制血压、血脂、蛋白饮食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此种方式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前列地尔是一种PGEl脂微球载体制剂,此种药物剂型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能够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小血管刺激,增加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其能够作用于平滑肌、系膜细胞中,能够调节肾小球人球动脉和出球动脉。PGEl脂微球能够增强药物的亲和力,使其能够在病变部位高浓度聚集,起到靶向作用,将药物直接作用在痉挛的肾小球动脉、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中,提升肾脏的续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其同时能够对肾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活性进行抑制,降低出球动脉的阻力,减少患者肾小球压力,改善高灌注、高滤过的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