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stofWaterTreatment 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
先修课程:化学环境监测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类型、生理特性、微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等基本理论,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且为以后从事水处理工程设计、研究工作提供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要侧重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特点和在污水处理中所起的作用,对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的讲解应和分解污水有机物质结合起来,明确微生物的特性对污水处理的意义。 教学内容: 绪论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重点:
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原核生物
1,细菌的形态、大小及作用 2,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及作用 3,蓝藻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点,物质转化中所担负的角色,以及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 重点:
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三章真核生物
1,真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大小及作用 类及其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生动物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后生动物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水处理中真核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特点,物质转化中微生物担负的角色,以及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 重点:
掌握水处理中真核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繁殖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形状、特征,病毒的繁殖过程及其实验室中的控制方法。 重点:
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 微生物的生理 1,微生物的营养
2,微生物的酶
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微生物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酶及其作用特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以及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 重点:
掌握微生物的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遗传变异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掌握微生物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微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的类型,遗传工程的操作步骤。 重点:
掌握微生物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微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的类型,遗传工程的操作步骤。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1,物理因素的影响 2,化学因素的影响 3,生物因素的影响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的影响、化学因素的影响、生物因素的影响。 重点:
掌握控制微生物生物的方法。 水的卫生细菌学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污水中的病源细菌的种类、病毒的种类及其检测的方法。 重点:
掌握病源细菌的种类、病毒的种类及其检测的方法。 水体的污染和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 1,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指示生物 2,水中有机物质的转化 3,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4,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指示生物,水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点,物质转化中微生物担负的角色,以及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 重点:
掌握水体的污染、自净的方法和根据指示生物观测污水污染情况。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观测的手段,培养的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灭菌器,无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