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 语文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 (1)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各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粪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丰匹红纱一丈皱,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人名),诗中“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尘灰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突显老翁内心的忧伤。 C. 诗歌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D. 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 (1)白居易;同“值”,价钱。 (2)B
【解析】【分析】(1)本题第一空要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第二空要根据平时积累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直”这里是通假字,通“值”,价值。
(2)ACD理解正确。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 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故答案为:⑴白居易 同“值”,价钱。 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理解词语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答此题,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上①秋居 马 戴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境。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案】 (1)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示例一:重读“空”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滴”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孤”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要抓住“落叶”“寒灯”“夜”等意象,描绘秋夜寂静、凄凉的氛围,叙写人面对此景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2)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羁旅漂泊的孤独、思亲之情,还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的心情。据此,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这一句时,可重读“空”字,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滴”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孤”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此诗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⑵示例一:重读“空”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滴”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孤”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⑶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描绘出符合诗歌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对诗句词语的重读音节的把握要建立在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基础上。因此要考生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蕴藏的情感,找准能体现 作者情感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就是要重读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处境、时代背景、人生遭遇等等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4.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吉样寺赏牡丹①
苏轼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①醉归的情景:________。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________。
【答案】 (1)“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花应羞上老人头”意思是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羞”有羞怯,难为情之意,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簪着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有些不好意思。表现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①“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人赏花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头上插着鲜花,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引得别人的围观和哄笑;教十里红楼卷珠帘,万人空巷争观看。
②“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意思是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 “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⑵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①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附常考译文】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戴上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自己并不感到难为情。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
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 “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 (1)C (2)问;报。
【解析】【分析】(1)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 谩有:空有。“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阙词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界仙境,接着写自己仿佛回到了天宫中,听到了天帝的话语,天帝好似一位和蔼的长者,殷勤地问我要到哪儿去。这是由于天帝的问,才有下阕我的答语,因此,上阙的“问”字巧妙地衔接下片。下片都是我的答语,其中“报”字承接上片中的“问”字。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C ⑵ 问;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诗人写诗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一定要反复推敲、斟酌,从中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这就是炼字。赏析诗歌炼字一定要首先理解词语意思,然后要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最后体会揣摩这个词是如何把诗人描绘的景象传达出来的。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 (1)C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