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

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

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

3.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二要应对20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吸收其理性精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

问题: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做简要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包括五个方面: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

文学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和社会学、媒介学和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2.简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总特点。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学是一种活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生产、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艺术交往。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与社会学、媒介学与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全面理解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应注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有当代性三个问题。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概念: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此岸世界(现实世界)、作者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作者与读者,彼此展开对话。

5.文学本体论:一种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家。作为本体的作品又不指传统认为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实际是一种只重文学形式的理论,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法国的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学派。

6.劳动说:(应称为艺术起源劳动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论据有四:(1)劳动创造了文艺活动的前提条件,即人、人的大脑、手、语言及思维能力。(2)劳动产生了人对文学的需要,即人在劳动中需要用说唱等文艺形式协调动作,交流信息与情感,减轻疲劳。(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原始艺术主要反映的是劳动生活。(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艺的形式,使由劳动号子、声音、动作转化而成的诗、乐、舞不分。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指神话等文学类型只能兴盛在人类生产水平的低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产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二者有时平衡,共荣共衰;有时不平衡,或者你衰我荣,或者你荣我衰,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文艺反而领先。?不平衡?现象是马克思发现并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提出来的。

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怎样?前者在后者中处于什么位臵?

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基础,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②生活活动导致了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于远离物质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位臵。因为生活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部分,文学属于精神活动;在精神活动内部,与政治、哲学等相比,文学与经济基础

2

的联系具有间接性,处于远离经济基础的位臵,被恩格斯称作?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各自理论依据是什么?指出各自的片面性。(教材此问题没讲请,而且,四种视角本身不存在片面性,只有固执一个视角,才会出现片面性。所以,以下答案不同教材)

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是世界视角、作者视角、作品视角、读者视角。

从上述每一个要素视角出发,都会看到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只从任何一个视角看文学,也都会暴露片面性。

①世界:世界即现实世界、社会生活。文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文学中的客观材料与主观情思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从古希腊的?摹仿说?,别、车、杜的?再现论?到我国解放后的?反映论?都大体表达了这样的认识,都强调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理论依据是:文学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没有反映对象,就没有反映;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文学作品中确实包含着现实世界的影子。这也是其合理性之所在。不过,如果只看到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看不到二者的区别,看不到文学同时也是一种作家的主观表现,就具有片面性。

②作者:文学是作者创作的。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的相应感受,因此,文学也是一种作者的表现活动。从中国古老的?诗言志?、?诗缘情?到西方的?心灵表现论?,都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其理论根据是:文学是作家?情动?与要表达情感的产物,文学中也确实包含着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与理想。当然,作品中的情感同生活中原初的情感在强度与指向上都有区别,它趋于高尚。不过,倘若只把文学看作作者情感的表现,而看不到文学与生活的联系,看不到作品有其自足性,也是有片面性。

③作品:作品是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即反映生活也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也好,最终都要表现为文学作品。不过,作品并不原本地再现生活和表现作者生活中的情感,这是其短处,也是其长处,即它是按美的规律改造了生活与情思。它可以超越事物的本来形态,创造出更具普遍性的审美世界,包含更深广的意蕴。这说明文学作品确实有其审美的独立自足性。但如果过分强调了这一点,而割断了文学作品与生活、与作者的联系,也是片面的。20世纪俄国的形式注意与英美新批评就是这样,一味强调作品本身的形式价值,提出了?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只在于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与作者。其所说的作品又不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而仅指作品形式的隐喻、语境、反讽等语言学因素。从而表现出片面性。

④读者:文学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文本的价值才能实现,而读者的阅读,既是对作品人情世态与作家思想感情的了解与?复原?,又是一种?再创造?,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化修养对作品意义进行具体化的理解,其结果必然与作品愿意既有重合,也有所不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强调文学欣赏与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认为作品是由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有其积极意义。但他们太夸大了文学接受中的再创造,宣布文本一经写出,?作家就死了?,作品任由读者去理解,有否认作品?原意?的意向,暴露出片面性。

3.简述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劳动说?观点。

?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论据主要有四:①劳动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人、人的大脑、手等。②劳动中人们交流信息与情感成为产生艺术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④劳动制约了早期艺术诗乐舞一体的形式。

4.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原因。

首先,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等上层建筑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一般言,政治、法律开明或失控时文学繁荣,黑暗时,文学衰败。这正是文学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其次,文学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的支配。从局部看,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时不平衡,但从历史的总体看,文学发展的水平始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左右摆动,二者大致是平衡的。可见,经济在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总之,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制约着文学的发展,但在终极意义上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的发展。

3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概念:

1.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指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义的文学,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这是广义文学。文学的审美含义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现代,文学的通行含义指狭义。

2.话语:话语是人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它包含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3.话语蕴藉:这是对文学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不仅单个的文本,而且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集中表现在文本?含蓄?与?含混?两种修辞形态。

4.审美意识形态:指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它们的特征是在审美之中包含着政治、哲学、道德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巧借审美表现出来。

5.文学:教材认为文学指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问题: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同概念1)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中浸透了政治、哲学、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其他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

(非功利性指文学主要是精神的非实用性活动;功利性指文学可以赚稿费,可以间接影响人的行为。形象性指作品的思想情感等包含在人物、景物、物品等形象之中;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

(简言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英国人阿多尔诺说:?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

2.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

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文学话语蕴藉属性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具有话语蕴藉属性。指文学话语的?五要素?蕴藉于整个文学活动之中。二是文本具有话语蕴藉属性,即文本是有限的,而意义是无限的。

3.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

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

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

(1)模仿论:古希腊人认为:文学是自然的模仿。

(2)言志论:古中国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

(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下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4)再现论: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

(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9.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

4

(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4.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他表现在哪几点上?

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要点有四:1文学是意识形态;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3是话语,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蕴藉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概念:

1.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文学艺术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比,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有三:①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②以语言文字符号为手段。③是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创造活动。

2.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的从创作到印刷、销售等活动的全过程。它比?艺术创作?概念的内涵大,而且强调其商品性,即可以创造经济价值。

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①它是整体性社会生活,不像经济学、社会学等科学只以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为对象。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即能表现出真善美或假恶丑的生活。③它是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即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而打上主观色彩的生活。

4.文学创造的主体:即作家。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他首先是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其次,他又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再次,他更是具体的社会人,他身上既有时代精神和社会公共意识,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

5.文学创造客体的?主体化?: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选择和加工客体,把自我意识和情感化入对象,即将客体?主体化?。从而创造出源于客体而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体系。

6.文学创造主体的?客体化?:指创作主体始终受创作客体的制约。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中,因而他选择何种生活作为创作客体,必然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进而创作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包括虚构、加工、情感化等,都要受到具体客体的制约。

问题:

术生产的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怎样?

艺术生产的概念是马克思总结了资本主义时期文学艺术成为商品的历史事实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首先,精神生产及其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其次,精神生产有独立性与反作用,独立性表现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繁荣存在不平衡现象。反作用即影响物质生产。

2.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科学活动运用理性思维,用概念的方式,进行推理,揭示事物的客观真理。满足人们的理性需要。其成果为抽象的概念体系。文学活动运用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其成果为生动的形象和情感的世界。

物质生产要受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具科学化程度、规范化程序的制约,因而不太自由,很难出现个性化的创造。而文学创造恰恰保持着?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反对规范化、模式化,个人有着极大的创造自由,被马克思称为?真正自由的劳动?。事实上,不仅世间没有完全雷同的作品,而且,好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总能表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

3.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前者是一种创造性话语?

科学话语要求明确,规范,逻辑严谨,说理清楚,不重个人风格,显得枯燥和千篇一律。日常话语不刻意追求艺术性。文学话语作为描写、抒情、象征的符号体系,强调艺术性和个人风格,追

5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9l2d1pzsp0vngk59eq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