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徒手肌力检查
第一节 肌力
一.肌力的定义 生理学角度 机能的角度 二.肌的分类
? 形态学分类 ? 运动学分类 ? 按肌纤维分类
? 按收缩速度与疲劳分类
形态学分类
? 肌肉形态:梭形肌、羽状肌、半羽状肌、锯状肌、环状肌 ? 肌肉头数: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 ? 肌腹数:二腹肌、多腹肌
? 关节数:单关节肌、双关节肌、多关节肌 ? 肌肉颜色:红色、白色 ? 肌肉大小:大肌、小肌
运动学分类
? 按功能分:原动机、拮抗肌、协同肌、(副助肌、中和肌)、固定肌、 ? 按作用分:提肌、下降肌、括约肌
? 关节运动方向:屈肌、伸肌、内收肌、 外展肌、旋前肌、旋后肌、 内旋肌、外旋肌、对掌肌
? 按收缩速度分:快肌、慢肌
按肌纤维分类
? 组织学:横纹肌(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 按肌红蛋白量:红肌、白肌 ? 按染色:¢? 型、 ¢ò 型
? 按代谢与收缩:SO、FG、FOG
三.肌肉的功能 1.肌肉收缩 2.肌力
3.肌力测定法 4.影响肌力的因素
1.收缩机制
? 滑行学学说:
细纤维(肌纤蛋白) 粗纤维(肌凝蛋白) 肌节收缩 ? 化学变化看:
肌肉内质网放出钙离子 肌肉收缩 收缩的基础性质(力学) ? 单收缩: ? 强收缩
? 肌收缩特性:
b
b
张力—长度关系 力—速度关系 负荷—伸展关系
收缩方式
基础分类 向心性 离心性 静止性 (肌纤维运动) 短缩性 牵张性 等长性 (肌长度一样)
特殊分类 等张性 等速性 等长性 张力一定 速度一定 长度一定 2.肌力 1)定义
静态肌力、动态肌力 2)肌爆发力:功/时间=力× 距离/ 时间= 力× 速度 3 )肌耐力:静态耐力、动态耐力
决定因素 :1 )肌肉中储存的能量
2 )向肌肉搬运氧的能力 3 )肌肉中氧的利用能力 4 )支配肌肉的神经 3.肌力测定法
? 静态肌力测定法 1)握力 2)背肌肌力 3)下肢肌力 4)屈臂肌肌力 5)徒手肌力 ? 动态肌力测定法 ? 肌爆发力的测定法 ? 肌耐力的测定方法 4.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横断面积与组成,每1cm2截断面积可发挥4.5-6.5kg的力量 2.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速度、关节角度 3.肌肉的初长 4.性别与年龄
5.各部位肌力的关系 6.心理的影响
第二节 检查方法与步骤 ? 定义
? 应用徒手肌力检查的一般原则 ? 检查方法 目的
1.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
2.作为运动性疾患的预后判定资料 3.作为治疗效果的判定手段 优缺点
? 优点:简便施加阻力时易实施
b
b
? 缺点:主观性较大
徒手肌力检查的顺序
? 实施前,要进行充分说明 ? 首先确认关节活动度
? 首先进行被动运动,之后再进行主动运动 ? 从抗重力位开始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
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 被检者体位的选择:尽可能在同一体位下检查完所有运动 ? 正确固定,抑制代偿运动 ? 与健侧进行比较
? 在全活动范围内施加阻力 ? 避免突然施加强大的抵抗
? 制动检查:在运动终末施加抵抗
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 施加阻力时,要考虑其年龄、性别、职业等不要过度疲劳 ? 检查者的位置:尽量靠近被检者
? 设计好施加阻力的方向、位置、时间、大小
? 疼痛的评价: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疼痛性质(运动痛、负重痛、安静时痛、持续痛、夜间痛)
判定标准(Lovett)分级法 ? 5级 Normal(N) ? 4级 Good(G) ? 3级 Fair(F) ? 2级 Poor(P) ? 1级 Trace(T) ? 0级 Zero(Z) 3+与2– 的判定 易混淆的运动
? 颈的前屈:向前平移。 ? 颈的伸展:背肌收缩。
? 躯干前屈:颈前肌的收缩。 ? 躯干旋转:胸大肌代偿。
? 髋关节屈曲: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躯干后代偿。 ? 缝匠肌检查:髂腰肌、股直肌代偿。 ? 髋关节伸展:腰椎后弯、膝关节屈曲。 ? 髋关节外展:躯干外侧肌收缩骨盆上提。 ? 髋关节内收:髋屈曲,髋外旋状态膝屈曲。 ? 髋关节外旋:对侧骨盆上提。 ? 髋关节内旋:同侧骨盆上提。 ? 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
? 踝关节跖屈:趾长屈肌、拇长屈肌、长、短腓骨肌收缩。
b
徒手肌力检查 文字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