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0年生猪养殖,加工,屠宰产业链行业市场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2007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同比下降11.03%、16.96%。由于2005年~2006年众多散户退出养殖行业,2007年生猪供应从源头上出现了短缺,导致2007年度猪肉价格大涨,受猪肉价格上涨刺激,众多养殖户开始扩大生猪养殖,2008年度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5.17%、7.88%。2008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由于生猪生长具有周期性,因而2009年生猪出栏量出现较大增长,同比增长5.70%。

生猪价格波动风险较高,也因此,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养殖企业,以及具备下游屠宰加工等产业一体化优势的生产企业,也相应具有较高的地域猪价波动风险的能力。与高风险相对,养猪业也具备高利润率的特点。以出售一头90kg肥猪为例,其中,仔猪按10kg计算,不计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目前10kg的仔猪国内均价大约是200元/头。饲料方面,按照全群料重比3.5计算,(90-10)*3.5=280kg,饲料按均价2.3元/kg计算,那么饲料成本总共约280kg*2.3元/kg=644元。一般一头猪全程疫苗(15)+兽药(20)=35元,水电约10元/头。一头猪的成本大约:200+644+35+10=889元。目前国内生猪价格均价约是13元/kg左右,那么一头90k重的生猪的出售价格约1127元,一头生猪的养殖利润:1127-889=238元/头,毛利率约21%。

(4)行业发展前景

从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习惯和经济发展形势来分析,国内猪肉市场近年来出现新的趋势。一是生猪产销区对接更加紧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养猪业向内地主产区转移,全国产区、销区更趋明显,销区生猪调入量逐年增加。二是国内消费量

* *

呈刚性增长。虽然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猪肉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猪肉仍将是我国肉类消费中的第一大品种,绝对消费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将有较快增长。三是市场对猪肉及产品品质要求更高。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卫生的无公害猪肉已显示出很好的市场前景。四是市场流通方式发生变化。当前,冷鲜肉、分割肉及猪肉肉制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其占猪肉消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专卖店、连锁店、超市等销售方式正在兴起。

猪肉消费的刚性需求必将持续推动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非周期性行业,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依据农业部《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规定,我国未来将根据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选择沿海地区生猪产区、东北生猪产区、中部生猪产区和西南生猪产区共19个省(区市)的437个生猪养殖基地县,进行重点建设。到2015年,优势区域生猪出栏达到4.0亿头,年均递增3.4%,猪肉产量3240万吨,年均递增3.5%。其中,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65%以上;生猪出栏率达到150%以上;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提高到120公斤。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种猪供应能力满足生产需求。优势区域生猪的调出量达到2.4亿头,占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60%,实现国内市场产销的紧密衔接;生猪产品出口增加到80万吨。宝迪股份作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养殖布局均处于优势养猪区域,面临良好的行业经营环境。

* *

2、生猪屠宰业

(1)生猪屠宰业发展现状

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已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10余年来,生猪屠宰行业发生了以下积极变化: 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随着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落实,县级以上城市猪肉供应已基本上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场点),乡镇进点屠宰率近95%,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用猪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行业技术水平升级加快。全国机械化屠宰厂(场)已达到3000余家,较实行定点屠宰制度前增加了10倍,部分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企业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开始显现。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2205家,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0%,年屠宰量已占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一些屠宰加工企业开始实行品牌化经营,全国已有肉类注册商标500多个。 管理有序的开放式流通格局基本形成。破除地区市场封锁取得进展,一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已在全国或较广区域内配置生产资源,依托自身质量、品牌和规模优势,运用先进流通方式拓展销售市场,品牌肉连锁店、专卖店、冷链运输快速发展,优质猪肉产品已部分实现跨区域流通。

屠宰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已颁布实施;屠宰相关标准进一步健全,对定点屠宰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起到规制和引导作用。

* *

屠宰执法体系初步形成。大部分省、区、市、县成立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机构,全国已有2000多支专(兼)职生猪屠宰执法队伍,生猪屠宰监管力量得到加强。

当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未达到相关标准,屠宰操作规范和检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产品形态同质化、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仍很普遍,恶性竞争严重;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猪屠宰执法在人员、经费、装备和检测能力等方面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对猪肉质量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也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行业运行概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2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屠宰量近七成,这意味着,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12.38%的规模(年屠宰量2万头以上)屠宰企业承担着全国定点屠宰企业近70%的生猪屠宰量。规模化企业发展优势明显。全国已有肉类注册商标500多个。其中双汇、雨润、金锣属于全国性知名品牌,在主要市场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四川高金、顺鑫农业、河南众品、北大荒、新希望、天津宝迪是上升中的区域品牌。

由于产能过剩及大量落后产能的存在,2008年屠宰行业大部分亏损,一小部分只是微利保本,2009年虽然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生猪价格下跌,生猪收购

* *

价格的下滑并没有给屠宰企业带来更好的利润空间,但是大型屠宰企业通过增加生猪屠宰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比例等策略,为保持公司利润创造了空间,大部分屠宰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好转。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为694.82亿元和1782.82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14.02%和10.44%,销售利润率为2.17%,较上年微增0.01个百分点。

(3)行业市场前景

在消费结构升级、政策推动和购物习惯转变三重催化下,中国生猪屠宰业未来将沿着专业化、品牌化的轨迹发展,而该行业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投资期,发展方向一是屠宰行业的资源整合,二是冷鲜肉的消费需求增长。 ? 屠宰行业的资源整合

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生猪屠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单个企业的实力仍然较弱,没有一家屠宰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3%,前四大屠宰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仅约为7.2%。而在美国,猪肉加工4 强企业占全国加工能力的50%以上,荷兰猪肉加工3 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74%,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高达全国的80%。规模化是发展方向。

国内前四大屠宰企业产能情况如下:

2010年生猪养殖,加工,屠宰产业链行业市场分析

**2007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同比下降11.03%、16.96%。由于2005年~2006年众多散户退出养殖行业,2007年生猪供应从源头上出现了短缺,导致2007年度猪肉价格大涨,受猪肉价格上涨刺激,众多养殖户开始扩大生猪养殖,2008年度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5.17%、7.88%。2008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由于生猪生长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9g6v2n5us4oweh0q68m0sr9z0p08p00nz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