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学习目标 景观图,掌握主要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

(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基本形式 岩层的运动方向 岩层变化 对地表的影响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表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3.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判断

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 )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 )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 ) 二、外力作用 1.概念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

是指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的作用。 (2)侵蚀作用

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

是指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

是指风化或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连线

把四种外力作用与主要发生区域连线。

答案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类型

成因分类 侵入岩 岩浆岩 喷出岩 形成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凝形成的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变质作用而成 典例 花岗岩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

(2)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转化时的作用或条件是:①冷却凝固,②变质作用,③外力作用,④高温重熔。

(3)含有生物化石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其所需要的条件是外力作用。 判断

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 )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 )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图B。海浪侵蚀作用。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该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哪些? 答案 图C。冰川侵蚀作用。角峰、“U”型谷、冰斗、刃脊。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地方,冒着高达40 ℃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答案 图A、图E。图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E是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学生丁来自我国最大的城市,他绘制的是哪幅图?他的家乡所在地地貌名称是什么?分析形成该地貌的原因。

答案 图D。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减缓,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风化作用 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风力侵蚀 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侵 流侵 蚀 作 用 水侵蚀 溶 蚀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冰川侵蚀 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石笋、石柱和石钟乳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滨海地带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喀斯特地貌区 出山口和河口(例:黄河三角洲)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冰川堆积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学习目标景观图,掌握主要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9exf69o5e4g4gh0kzl91od1e2lmz900xu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