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正气、警醒后人。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
⑤历史是一把严苛的标尺,度量分毫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刘国芳的《迷路》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②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③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④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⑤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⑥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⑦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⑧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⑨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⑩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8.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4分)
开端:“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19.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7分)
?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④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 C.文中划线句子中“笑”,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2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问题。(6分) 【链接材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样是“迷路”情节的设计,本文与链接材料中各自有何用意? 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海滩上,小男孩在欢快地追逐着浪花。一旁的妈妈笑着对爸爸说:“瞧,这毫无意义的事,孩子也玩得不亦乐乎。”爸爸正色道:“追逐快乐不也是意义么?” 22.请以“追逐快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4分)
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九 年 级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唤 湛 悠 缤(4分) 2、B(2分) 3、C(2分)
4、①桑榆非晚 ②树德务滋 ③不见曦月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麟开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8分) 5、?①打败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打败敌人的入侵) ②皇宫救火(2分)
刺瞎(剜去)双眼,或刺瞎双眼,再慢慢饿死(1分) ?D(3分) 6、【活动一】示例:学生对“个性”“品牌”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老师则较低;老师
对“整洁”“朴素”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学生则较低。(2分)
【活动二】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
(大家)在学校着装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4分)
【活动三】示例一:着装整洁堪称道 示例二:整洁美观显风貌(2分) 7.?C(2分)
?悠然(悠闲)、惆怅(怅惘)(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分)
?示例:①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的晚籁,为动,后句说数峰无语,为静,以晚籁之动衬数峰之静,突出了山村傍晚的宁静美。③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于情味。(要求手法1分,赏析1分。2分。如从对偶、借景抒情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8、?①比得上 ②买 ③这,这种人,这人 ④偶尔 (4分) ?D(2分) 9、?且 / 人 人 能 为 之(1分)
?此 赀 本 / 不 过 数 百 钱 耳 (1分)
10、?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分)
?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分)
11、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任两点。2分) 12、答案示例:(大约)西周时期,烽火台出现;汉代,烽火台建设规模更大,使用规则进
一步完善;清朝末年,延续使用多个朝代的烽火通信方式消失。
13、答案示例:?“悄悄告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拟人化,(1分)体现
出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1分)。 ?“据《汉书》记载”说明烽火一天传递千余里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1分),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
14、答案示例1: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1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
说明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1分)。这亲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答案示例2:文中引用吴均的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杜甫的诗句“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1分),(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在古代烽火是与战争密切相连的(1分)。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5、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文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2分) 16、首先提出分论点:要学会历史思维(1分),接着分析要有历史思维的原因(1分),然
后从三方面阐释了历史思维的含义(1分),最后总结掌握历史思维的意义(1分)。 17、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分)。列举了德国总理勃朗特惊世一跪和日本首脑参拜“靖国
神社”的事例,并将两事例对比,表现了二者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1分);具体突出地证明了本段要掌握鉴古知今本领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18、发展:老人问路,“我”故意指错路。(2分) 高潮:“我”迷了路,被人送回家。(2分)
19、?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结果是“我”自已迷失了回家的路;二是“我”迷失了善
良本性之路。(各2分,4分)
?借景物描写,渲染“我”的愉快心情,与后来迷路后“嘤嘤地哭”形成对比。(如答:美丽的景物与“我”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对。3分) 20、C(3分)(不能说是品质败坏,只能说是调皮,喜欢恶作剧)
21、本文:借“迷路”蕴含着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
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意对即可。3分)
链接材料:开始渔人的迷路,为下文误入桃花源埋下伏笔。渔人出而复寻“迷路”,暗
示了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同时为桃花源笼上了神秘色彩。(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