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说课稿 人教版 美术 七年级 上册 《描绘我们的校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描绘我们的校园》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描绘我们的校园》是人教版初中学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内容有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的,了解透视规律,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三:体验与练习——体验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写生,如何刻画与表现近景、中景与远景,以及受光与背光等层次关系,线描方式也是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透视知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学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掌握表现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线描的方式进行校园写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学生发展了客观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并能将取景构图以及透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写生过程中,提高了对空间的表现能力及对客观景物的主观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认识到透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身边各种事物,积极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通过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学生发展了热爱母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取景构图以及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全面地认识立方体和建筑物的透视规律。

难点: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二、说学情

初中生在之前的学习下已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基础,思维活跃,对美术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且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小学期间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上,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将通过实物观察启发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循序渐进地攻破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情境法、示范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讲授法、引导法等相结合的教法,以现实生活中身边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理解。通过对形象的分析与探讨,了解取景与构图的方法,总结出透视的规律。通过课堂示范环节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绘画步骤及对画面效果的处理方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亲手创作。

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而定。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情的分析,在本课的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实际体验和小组合作等学法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在课堂的开始,多媒体展示事先拍摄的校园风景照片,学生通过欣赏照片发现,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会发现校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描绘我们的校园》(板书:《描绘我们的校园》)。 (二)讲授新知、增强理解 1、欣赏作品、主动探索

多媒体展示一组校园线描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写生的第一步是什么?通过分析学生得出,首先应该确定画面表现的内容,也即是取景。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取景呢?组织全班学生分成五组,学习委员为每组分发一张稍硬的卡片纸,各组通过剪裁或切割的方式制作一个取景框。制作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在班级附近进行取景,教师用照相机将每个小组框取的景物拍摄下来,师生共同返回班级。

2、分析照片、总结归纳

教师将学生取景的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通过对这些照片取景构图的对比分析得出取景构图的相关知识,即是取景要有表现的主体(板书:取景构图:主体景物),主体景物的位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处时效果最好,取景框的规格还需注意与画纸的比例相一致,视平线的高低不同,取景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板书:视平线)。

确定了取景与构图,引导学生思考线描写生的第二步,也即是景物的表现。多媒体展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风景画作品《林荫道》,学生观察并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景物的空间的。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的特点,教师总结这既是透视规律。

多媒体展示分别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两张校园风景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透视的特点,可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板书: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板书: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的是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板书: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左右两个消失点。

通过对取景构图以及透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空间上把握一幅作品的透视规律,从而把景物画的更加的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 (三)教师示范、分析步骤

教师示范如何利用线描写生方法进行绘画,师生共同探讨作画步骤。 第一步:明确主题景物,简单构图起草稿;

第二步: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板书:画面表现:近景、中景、远景); 第三步:突出主体景物,大胆取舍,把握画面的疏密层次;

第四步:利用线条疏密表现受光与背光面,体现素描关系,整体调整画面。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性,本节课将进行梯度作业: 1.根据老师的作品临摹或教材中的范例临摹; 2.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校风景照片进行写生;

99b2p8en1u1wxgu8k8be9y6ym8c7hv00mr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