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的心评测练习
1. 心灵之约
学生准备纸笔完成“我是谁?”,开启对自我的认知。 学生分享:“我是谁”的自我认识与感悟 2. 心有灵犀
通过“优点轰炸”和“提升空间轰炸”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同伴对自己的认识和表达,同时学会真实的面对自己,真诚的向同伴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分享感受:(1)当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提升空间”时有什么感受? (2)同伴给你提出的优点和提升空间你是否都认同与接纳呢?有没有你原先没有意识到的呢? 3. 心有之翼
学生在树叶或翅膀上写下自己在这一堂课上的感悟与收获:
走进“我”的心团体辅导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体验、感悟和分享,引导学生去认识接纳自己的优点和提升空间; 2. 在体验过程中,学会真实的面对自己,真诚的对待他人; 3. 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真诚的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自己与他人。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前准备树叶邀请每一位同学挑选一片,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们自己挑选的树叶和同伴手中的树叶 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呢?
学员仔细观察,回答:(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导师:正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独特的,《金刚经正解》中说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接下来就邀请大家走
进我们自己的心灵之花,开始今天的自我探索之旅…… 引出主题:走进“我”的心 (二)活动过程 1. 心灵之约 2. 心有灵犀 3. 心灵之翼 (三)各环节展示 4. 心灵之约
学生准备纸笔完成“我是谁?”,开启对自我的认知。 学生分享:“我是谁”的自我认识与感悟 导师鼓励性分析与点评 5. 心有灵犀
通过“优点轰炸”和“提升空间轰炸”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同伴对自己的认识和表达,同时学会真实的面对自己,真诚的向同伴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分享感受:(1)当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提升空间”时有什么感受? (3)同伴给你提出的优点和提升空间你是否都认同与接纳呢?有没有你原先没有意识到的呢?
导师充分去陪伴和倾听学生的分享,同时能够及时处理分享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创伤,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 6. 心有之翼
学生在树叶上写下自己在这一堂课上的感悟与收获: 引导语:我发现自己…… 我相信自己…… 我会…… 我能…… 学生分享,导师陪伴
5.结束语:无论是优点还是提升空间都将丰满我们的双翼,带给我们力量与支持,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真实的“我”,让这片树叶载着你青春的梦想,沐浴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学情分析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意识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从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要经历三个阶段,历时大约20多年的时间。
青少年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存性并存的时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和学习生活的变化,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新的觉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个体的“第二次诞生”。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春期的过渡时期,经历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会提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应该怎样走?少年期能意识到人生道路上的四个问题,其重要意义正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提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过渡年龄的精髓和主要成果”。它在青少年期乃至整个人生历程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促进人格形成、发展和重建的关键。
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学校教育应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自尊心,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团体参与、体验、互动、分享等形式,逐步完善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健康地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
走进“我”的心效果分析
7. 通过活动心灵之约学生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同时能够分享内心真实的感受,充分意识到“我”的独一无二,我的不完美,同时能够接纳并尊重真实的自己。 8. 通过心有灵犀活动中的“优点轰炸”和“提升空间轰炸”,学生充分体验同伴对自己的认识和表达,同时学会真实的面对自己,真诚的向同伴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从中学会思考、辨别、认同、接纳、沟通、表达等,并能够真诚而欣然的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提升的空间,将这些组合成真实的“我”去接纳与尊重。
9. 通过心灵之翼活动学生在树叶或翅膀上写下自己在这一堂课上的感悟与收
获,每个人都有积极的自我成长意识,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有力量支持自己的成长。
10. 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与安排可以更高效一些,组织学生活动部分应活跃些,充
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材分析
本节课例活动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共性问题上展开的团体辅导活动,没有具体的教材资料。主要依据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内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开展。
教材内容符合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在生活中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形成清晰完整的自我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本节团体辅导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自我,充分接纳、尊重、理解、包容真实的自己,体验到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带来的力量和支持,进而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不断自我长,完善自我!
走进“我”的心课后反思
1.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音乐的选取以及操作过程中有待进一步细化,更好的让多媒体设备服务于整个活动内容;与助教老师的配合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处理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时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关注与陪伴,效果较好。
3. 活动的展开整体进行比较顺利,节奏把握较好,效果显著。 4. 活动的形式可以更灵活、更高效,需要将活动规则强调、明确、细化。
课标分析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团体辅导不仅可以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方面功能,而且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具有效率高、内容和形式切合实际、新颖、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等特点,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活动课的特点是以有目的、有计划、操作性强的活动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这种形式的课程注重积极的参与、细心体验、深刻的领悟和技能的操作训练,既可以作为学习心理学原理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作为团体辅导的辅助形式,还可以独立进行。活动课的内容涉及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的训练、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训练、自我表现能力的训练等方面。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效果的前提条件。参与的含义有以下四个方面。(1)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均等。(2)对学生的参与,教师应给予及时和积极的回应,对个别参与活动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和个别帮助。(3)教师可以适当使用自我开放的技术,以自己的感悟引导、启发学生从体验中升华。(4)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和交流,与学生一同成长并做出示范。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结合了团体辅导与活动课的形式,在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注与陪伴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分享,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心目中真实的自我与同伴心目中真实的自我,学会接纳、尊重、理解、包容真实的自我,同时在活动中学会沟通、表达与分享,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进“我”的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