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第一讲 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包括: (一)心理正常
1、心理健康
2、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 (二)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1、教师自身的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示范作用 (2)激励作用 (3)熏陶作用。
2、对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教育及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 ,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工作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 ;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
度多于消极态度 .\
另认为: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 ;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 ;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 ,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 ,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 ;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 ,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心理健康新十项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