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廖小梅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创造了可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推动高中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对于优化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意义。
一、引入历史人物史料,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历史英雄人物,包括这些人物的重要事迹和思想价值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加以拓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些英雄人物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不畏挫折、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从而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2]。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借助孙中山先生探索“三民主义”的伟大事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体会孙中山在民族存亡关头如何力挽狂澜。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在提出“三民主义”之前被迫流亡海外的事迹,并要求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了解孙中山在维护共和斗争中多次失败的情景;随后,笔者为学生补充了孙中山于1922年谈话录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孙中山在维持中华民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笔者又为学生补充了孙中山在1924年的时候于黄埔军校的部分演讲内容,使学生深刻感受孙中山救国救民的责任与使命。为学生引入孙中山的史料,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抗挫折意识,提高抗挫折能力。相较于孙中山的革命遭遇,学生会认为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得失微不足道,这必然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