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
一章二节 水的密度及三态变化 (第1课时)
慈溪市桥头初中 余红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
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 新课
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 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 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1:体积 学生2:质量
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 学生:天平
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
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媒体辅助) 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 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
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 个别学生:量筒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终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
11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师:对。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同时媒体展示: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 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 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
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
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 水的体积 空烧杯的质量 (cm) 3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g) 水的质量 (g) 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值(g/cm) 3(g) 6.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作出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8、数据分析:
(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 _____g/cm。 (3)从以上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
第二节 水的密度(第二课时)
(一) 引入
教师:上堂课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在科学上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做水的密度。
(二) 新课(黑板板书强调以下内容):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终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
22
3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1、 水的密度: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叫做水的密度。
2、 4℃时纯水的密度:1 g/cm= 1.0x10kg/m。(由学生换算这两种密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
3. 掌握正确的读法:”1克每立方厘米”,或”1千克每立方米” 4. 理解水的密度为1 g/cm 的含义:体积为1 cm水的质量为1克
(三)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技能?) 你还有什么疑问?(生生、师生互动) (四)课堂作业:
1.说出水的密度是 1.0x10kg/m的含义。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碗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碗水的密度大。 (五)课外作业 : 作业本中的作业
3
3 3
3
3
3
3
第一章第二节 水的三态变化
横河初级中学 胡利远 第一课时:熔化和凝固
[目标]
1. 情感目标:欣赏美、发现美 2.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冰熔化实验的操作; 3. (2)进一步熟悉表格和图象的操作。 4. 认识目标:(1)识记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
5. (2)认知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6. (3)识记熔化、凝固概念。 [过程]
一.欣赏冰雕艺术,引入课题
提问:制作冰雕的冰是这么来的?
冰雕作品能象其它作品一样保存吗?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实验研究:冰的熔化(分组)
1. 教师介绍器材,并装置让学生模仿。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2. 填写表格,画制图像(抽一实验组的数据) 3. 思考讨论。
(1) 熔化实验时,为什么缓慢加热?为何要不断搅动? (2) 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 (3)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吗? 4. 实验结论:(结合熔化曲线)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终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