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 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 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 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 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 基本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 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 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 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 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 过程。景构建中分成 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 过程。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学习参考
.. . ..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接口”。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绘制。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测绘练习等实践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大量的测绘练习,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大量测绘练习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必须逐步提高。
2、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 能够掌握并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
? 能够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手工绘图,并具有徒手绘图的
能力;
? 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及尺寸标注,能熟练的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读懂其三视图;
? 掌握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其表达方法完整、清晰的表
达机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 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和简单的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学习参考
.. . ..
?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20,分两学期学习,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10 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中的基本规定;掌握常用的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基本制图标准;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画法;徒手绘图 拓展知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知识;绘图模板的使用 能力训练 会查阅有关的制图标准或手册;能根据标准对简单图样进行尺寸标注;能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具有徒手绘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手工绘图所需工具的使用方法;国家标准对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等方面的规定 难点:平面图形绘制方法及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圆弧连接的绘制 教学组织方式 考核建议
模块二:投影基础 参考学时 14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