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审题
基本目标:了解命题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明白命题作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审题。 提升目标: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巧妙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命题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明白命题作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审题。 教学难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巧妙运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宋朝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有个考生是这样画的: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最后这幅画得到考官的赏识,被评为成功之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这位考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抓住了题眼“藏”字,审题审得好。作文也是如此,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具体探究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审清楚题目,就是要对题目本身和题后的要求“咬文嚼字”,特别要注意题目中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注意其文字上的限制性。(老师昨天给你们了几道全命题作文题目,现在我想来看看,你们拿到手后都审清楚题目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你们又是怎样进行审题的?)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研读审查作文要求,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意——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探究发现:
审题第一步——审作文要求(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当我们遇到给材料命题作文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读材料,捕捉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它会提示我们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然后看文体要求,字数要求等)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审题第二步——审作文题目(它是审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决定写作的对象、重点、主题、体裁等。那怎么审作文题目呢?)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 “初升的太阳”从中我们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意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初升的太阳”引语材料中,实际上就预示了太阳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我们可从中选材一方面来写。
其次,要审清作文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找准了题眼,也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这才有利于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正如故事中那位考生能取得成功一样。那寻找题眼有规律吗?那我们接下来继续看我们做的题目
探究发现:寻找题眼的规律(我们在读作文题目时有没有发现,文题要么是词语,要么是短语,还要么是句子,那么你们看)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例2《带着微笑出发》题眼是“出发”( “出发”意为“开始”“重新起头”,往往与目的联系紧
密;“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出发”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心情、一种风范……) 例3《你,让我驻足 》题眼是“驻足”。 分析:为什么让我驻足?你是谁?
构思指导: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
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强化演练:《妈妈,我长大了》
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友情提醒:当句中出现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时,它就是题眼,一定要小心揣摩,完全理解其比喻意义。如 “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等关键词,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如此,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例4. 《偶然的发现》(“偶然的发现”中的“偶然” 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要突出“偶然”——无意之间地发现,写出惊奇,写出自我感悟。)再如“初升的太阳”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是修饰语“初升”,作文的重心在于突出初升的特点或寓意。
强化演练:《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也是应该浓墨重彩的内容;《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中的“浓郁”就应该挖掘。《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例5《一道风景线》的题眼是什么?
(“风景线”,它应该是“美好的、高雅的、感人的”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你们能不能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那能不能把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的事作为“风景线”?当然,能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吗?)
友情提醒: 面对命题作文,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风景线”之类的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诸如“一道”“一扇”“那一刻”,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例6.《飞翔》(审题时可对题目进行适当扩展,快速破题,确立中心。“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 )强化演练:《告别》“告别”,可以扩展为“学会告别,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告别娇气,告别依赖等)
当然,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例7. 《其实很快乐》(“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千万别写成了《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这样明显偏题。)
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选材新颖,立意高雅,令人叹服。可不少同学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有突出“再次”“第二次”,明显偏题或走题。 强化演练:《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这也是课堂》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