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年 月 日 星期 累计 节
课题:预 防 冬 季 传 染 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冬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2.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冬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难点: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冬季传染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冬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冬季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冬季流行病中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有急起的高热、乏力、全身酸痛和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口服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预防。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痛,病人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要多喝水,食物要易消化富有营养,不要吃酸、辣、油炸及硬的食物。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水疱、脓疱,最后结痂为特点。要多喝水,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体温超过38.5℃需用退热药,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可用紫药水或者阿昔洛韦软膏涂患处,注意衣服、浴巾、毛巾等要单独洗涤,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和皮疹,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严重者可能并发肺炎等多种并发症。
5.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每年3—5月为流脑的高发期,起病初有上呼吸道症状,以后出现皮疹,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6.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血便。病菌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了食物、水、手,经口感染,还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传播。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并送医院就诊,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7.病毒性肝炎。
是由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在肝炎的发病率当中,甲肝发病率最高,容易引发流行。通常甲肝的传播途径是病人的粪便直接或是间接污染食物、水源、公共用具后,健康人通过口把病菌带入体内,受到感染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黄疸。乙肝通过血液、体液及血制品传播。发现肝炎病人要迅速隔离,病人用过的餐具、生活用品、衣物要进行彻底消毒,病人的物品一定要专用。日常生活中要把住“病从口入”关,手要常洗,食物不要生吃,注意个人卫生。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教室、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接触病人和减少到人多、拥挤且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的机会。
2.要勤洗手、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勤换衣,经常晾晒被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和自身身体条件及时增减衣服,多参加户外活动,加强锻炼,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增强机体抵抗力。
3.合理饮食,多吃瘦肉、蛋、蔬菜、水果,不吃辛辣食物、烟酒等;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保持膳食平衡,保证营养。
4.老人、儿童、体弱者可有针对性地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5.若班级中出现较多感冒、发热的学生,要及时做好空气消毒,如用醋薰蒸、84消毒液喷洒地面、擦洗桌椅等,诊断为传染病者要隔离治疗至痊愈后方可返校。
6.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总结。
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