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文学活动论 文学反映论 中国特色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艺术生产论 艺术交往论 当代性
简答、论述:
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请解释这段话话的意思。
小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
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个基本观念:文学活动论 文学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 文学的审
美意识形态论 艺术交往论。
3、 文学反映论里,列宁首先用“反映”一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4、 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
5、 文论流派:结构主义诗学、后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阐释学、接受美学。 6、 20世纪被称为“批判的世纪”。20世纪西方文论大致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7、 人本主义的文论把人作为文论研究的核心,总的意向是:强调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追求文学的超越与自由,往往用非理性因素来解释文学的本质。其先驱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和尼采(1844—1900)的唯意志主义的文论。 8、 20世纪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流派有:
? 表现主义美学、文论: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艺术即直觉即表现 ? 直觉主义美学、文论:法国柏格森
? “移情”说:德国立普斯、谷鲁斯,英国浮龙·李
? “心理距离”说。瑞士布洛 ☆ 精神分析文论,奥地利弗洛伊德 ? “原型”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 现象学文论:波兰英伽登 ? 存在主义文论:法国萨特 ☆ 解释学美学、文论:伽达默尔 ? 法兰克福学派: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美学、文艺学体系。
9、 科学主义以19世纪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发端,20世纪的主要流派有:
? 自然主义美学、文论:美国乔治·桑塔亚那
? “新自然主义”美学、文论:托马斯·门罗
? 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英美的:新批评“文论 ? 结构主义文论:法国以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 ? 符号学美学、文论:德国卡西尔,美国苏珊·朗格
? 格式塔心理学派艺术论:德国考夫卡,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 科学主义总的意向是强调文学中形式的作用,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特定的文学理论形态,它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他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后来列宁、毛泽东等人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新的命题,有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人的生活活动之一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是一种社会生产。
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即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自由自觉”,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显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论”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纳克斯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一种基本看法。在此基础上,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这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审美方面”。
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有多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我们一般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提出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交往的理论;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这种交往行为对诗学的贡献,是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因此,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 文学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艺术交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第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指出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第三,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活动强调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第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这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审美方面
第五,艺术交往论。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提出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交往的理论;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理解是科学的、发展的,它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髓,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全面论述了它与人的其他活动的联系和区别,它还能够以民主的、开放的态度对待其他不同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媒介学和符号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从现代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的、美学的、哲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就必须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中国特色问题和当代性问题。
第一,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这种指导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运用有关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文学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只有这样,它才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是指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土壤之中,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具体言之,当代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的获得,必须正确的处理以下两个相关侧面的问题:其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其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既可以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性,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加其活力。
第三.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当然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文学理论建设的当代性是指它理应面对当代现实,阐释当代现实,征服当代现实,体现出时代精神。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自身的建设中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才会具有当代性并体现出时代精神。其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