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师业务与实践
我国当代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大致分为三大类别:一类是在设有建筑专业的设计院中工作的建筑师;一类在各种性质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或公司中供职;还有一类是游离于教学和设计之间的高校教师,他们本身也具有从事建筑设计的资质。前两类建筑师属于真正的职业建筑师,后一类建筑师并不是以建筑设计为其主业,不属于职业建筑师。还有一些建筑师零星分布于政府机关、房地产公司以及企业的基建部门,也不属于职业建筑师。
我国当代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大致分为三大类别:一类是在设有建筑专业的设计院中工作的建筑师;一类在各种性质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或公司中供职;还有一类是游离于教学和设计之间的高校教师,他们本身也具有从事建筑设计的资质。前两类建筑师属于真正的职业建筑师,后一类建筑师并不是以建筑设计为其主业,不属于职业建筑师。还有一些建筑师零星分布于政府机关、房地产公司以及企业的基建部门,也不属于职业建筑师。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呈现出两极趋势,一方面要求建筑的功能越来越细化,办公建筑、酒店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又要求建筑具有多种复合功能,如集娱乐、休闲、学习、比赛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建筑,将观演、培训、休闲融合的大型文化中心等。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已经真正走向专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某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上有相应的深度。所以,专业化的发展也使建筑师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的道路。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存在着个体、合伙人、股份公司和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它们适应着不同的业主和社会需求。但从中国整体的建筑市场和在世界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角度来看,中国建筑设计机构正朝着公司化、专业化、规
模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确立了较为完善的设计机构认证法规,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机构体制。
目前我国针对建筑设计相关机构的资质认证颁布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各设计机构的等级与业务范围。我国目前现有的各种建筑设计机构即是在这
些规定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运作的。
中国建筑设计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袭了苏联大而全的设计院模式,航空、冶金、钢铁等行业里都有各自的大型设计院。现在这些大型航母将面对国内民营设计院所和国外设计机构的双重竞争,其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受到巨大挑战。
目前国有大中型设计院体制仍是我国设计市场上的主力军。有较长的历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的传统:如重视质量、重视功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几年,虽然很多境外事务所中标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但是绝大多数项目还需依赖国内的大型设计院。勘察设计单位大都隶属于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设计院体制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体制调整,从推行事业化编制、企业化管理,直至20世纪末开始的股份制改革,设计院机构仍具有政府管理的色彩,因此弊病也较为突出,其中主要是机制、体制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加入WTO以后,体制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建筑师的话语权、知名权、作用力和市场份额的优势在下降,另一方面是本土建筑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感召力表现微弱”(1)o中国建筑师普遍存在着心态浮躁的心理,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境外事务所的大量涌进,自身素质尚有待提高,一些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明显缺乏。而中国现有体制下的建筑设计院,其实是将具有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自由职业者捆绑在一起进行生产、创作。这种捆绑式体制必然带来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当领导人的思想行动与建筑师本人的思想不合拍时,就造成制造了引力
和契机。而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日前被国际排名前 1 0位的美国AECOM技术集团收购部分股权,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创了外资整体并购我国大型设计院的先河。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和与世界市场的初步接轨,中国建筑市场成为世界著名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关注的热点地区.建筑设计思想、设计方式、设计体制的碰撞与冲突亦随之凸显。因此国有大中型设计单位势必从单一的设计向两极发展,一是逐步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走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道路,这种立体化的项目运作管理靠目前这种单一的行政管理已很难完成;二是向具备某一专业技术特长的小型专业型咨询事务所发展,以高效、
迅速、灵活的方式占领一定的细分市场。中国职业建筑师体制在刚刚经历了一场自发的,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改革与建构之后,在这种大规模的中外交流与同场竞技中不得不面对一场新的变革与考验。近些年来,许多设计院在管理、技术、创作、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的探讨与尝试。
1.机构调整:我国最大的几个设计院,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等面对民营和外资设计机构的步涉紧逼都开始探讨国有设计体制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问题。这些设计院都拥有很强的执业实力,都是国有体制,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有企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则是事业单位。但近几年来,各设计院根据各自对建筑市场的理解也尝试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并且在机制、生产组织模式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探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最早发展业模式,自2003年开始,为了提高专业化设计水准,取消了原来的五大“所”组成“院”模式,按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进行了重组,并成立项目管理中心以及3个名人工作室。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虽然还是综合所模式,但也在3年前开始向专业化方向转移,即为每个综合所定位某种建筑类型作为重点攻关目标,例如学校建筑、医疗建筑、金融建筑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则是直接把原来的“所”改成了几十个工作室,以团队化的细胞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