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姚合作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田地荒芜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D.商业的繁荣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尽去作商贾”可知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D
2.从公元994年起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铸过钱币。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白银资源丰富 C.民间发行交子
B.铁钱数量充足 D.战乱后经济萧条
解析:铸钱停止而没有出现钱荒,说明金属货币的功能被取代,而公元994年到公元1005年为我国北宋时期,成都在四川境内,可判断原因为纸币的发行,交子为宋代四川境内出现的纸币。故C正确。
答案:C
可编辑
精选教案
3.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商人因偷税被县民所捉、官府罚没其货物等信息可知,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故A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婺州和杭州两地丝织业水平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江南商业环境的信息,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故D错误。
答案:A
4.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写道:“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C.沿街开铺的街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地方自治的市镇
解析: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故B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错误;市镇自治说法错误,故D错误。
答案:B
5.“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如图)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可编辑
精选教案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C.航船所经之处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俞大娘”航船是在唐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的益州,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息。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
可编辑
精选教案
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1)概括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解析:第(1)问解答时要紧扣材料,结合材料“多富商大贾”“设盐铁转运使,尽斡(掌管)利权”“商贾如织”“扬一益二”分析解答。第(2)问结合材料“扬州地当冲要”“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等内容分析。
答案:(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某课题小组在研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出下列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秦代推行“重商主义” B.汉代出现最早商帮 C.唐代出现资本主义
D.宋代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可编辑
精选教案
解析: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D。A、B、C说法都不符合史实。
答案:D
2.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B.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D。
答案:D
3.下图所示的“长安市长”在当时的主要职责应是管理( )
A.行政 C.司法
B.军政 D.贸易
解析:古代中国的“市”是进行集中贸易的场所,“市长”是管理贸易的官员,故选D。 答案:D
4.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