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绪论

一、掌握

1、预防医学:

1)、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任务: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原

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坐等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和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和防制伤残的目的。

2、健康: 1)、概念: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影响因素:

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社会

地位、教育、文化背景、就业和工作条件等)。

②行为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抽烟、酗酒、滥用药物和吸毒、不健康

的饮食等等。

③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各级医疗、预防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及利用,卫生

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医疗卫生制度的保障,对人群健康又着促进作用。

④生物遗传因素:人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的健康问题和疾病

状况。

3、三级预防的原则:

对大多数疾病而言,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1)、病因尚未坑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一般还是有效的,如恶性肿瘤:强调第一、二级预防。 2)、对有些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如职业病、医源性疾病:强调第一级预防。 3)、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如心脑血管疾病、糖

尿病:针对其危险因素,强调第一级预防的同时,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二、熟悉

1、公共卫生措施: 1)、定义:以预防医学的理论和基本观念为基础,根据公共卫生宗旨和核心功能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2)、包括:①开展公共卫生监测、②预防性卫生服务、③疾病预防和控制、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⑤健康促

进、⑥卫生服务研究。

2、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1)、定义:是以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制定的卫生工

作发展的总防线、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①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向结合。

②1991年: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③1997年: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④2009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三、了解

1、预防医学发展史:书P2。 2、我国主要卫生工作成就:书P9。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一、掌握

1、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急性危害作用:大量/毒性大的有毒物→短时间内中毒。 2)、慢性危害作用:长期作用于机体,在体内蓄积造成。 ①非特异性危害:作为疾病促进因素/降低抵抗力。 ②慢性疾患:直接造成疾患。

③持续性积蓄危害:如重金属,到达一定水平,造成危害。

3)、特殊危害作用 ①致癌 ②致畸胎 ③致突变

④免疫毒理作用 4)、间接危害: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先造成生态破坏、资源价值下降、物品损坏、人们生活生产受到影响等后果,再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2、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人群范围广; 2)、复杂性:多因多果性质,污染物种类、毒性作用、影响途径各不相同。 3)、多样性:作用形式,直接/间接;急性/慢性;局部/全身;近期/远期等。 4)、长期性:长时间停留并作用于人体,短时间内不明显。

3、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1)、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不应含有各种病原体。 2)、感官性状良好:无色、透明、无臭、无异味。 3)、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所含化学及放射性物质对人有益无害。 4)、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4、饮用水卫生标准:详见百度百科:GB5749-2006

二、熟悉

1、人类环境的组成:广义的人类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因素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制度、意识、文化习俗等社会因素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即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2、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与人类的关系: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3、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是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4、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

5、常见大气污染物对人健康的影响:

1)、SO2:

①刺激上呼吸道平滑肌内的外周感受器→反射性收缩→呼吸道管腔变窄+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多→局部炎

症或腐蚀性坏死。

②长期吸入→分泌功能和纤毛运动受到抑制→慢性鼻炎。 ③H2SO3气溶胶进入肺深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④与颗粒物共存,毒作用危害更大。 2)、NOx:

①进入深部呼吸道→溶于肺泡表面液体→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剧烈刺激与腐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

②与烃类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3)、颗粒物:

①d>5nm:滞留于上呼吸道→刺激腐蚀粘膜→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 ②d<5nm:滞留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损伤肺泡和粘膜→支气管和肺部炎症。 ③长期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三、了解

1、环境污染防治措施:P24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P20 3、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效应:?P15?

第二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掌握

1、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1)、听觉系统:生理

噪声强度大+接触时间长

病理

①暂时性听阈位移(TTS):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 条件 短时间 持续强噪声/多次脉冲噪声 表现 不适、耳鸣 听力下降 听阈提高 10~15dB 15~30dB 恢复时间 几分钟 几到十几小时 是否可逆 是 是 ②永久性听阈位移(PTS):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变成永久性听阈位移。

2)、听觉外系统:

①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 ②心血管:心率加快/减慢,血压不稳;

③消化: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表示各种虚;

④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脂代谢紊乱、女性生殖功能紊乱等。

2、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1)、体温调节: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对流、热辐射散热受阻,主要散热途径为汗液蒸发,湿热、风小环境又可降低蒸发散热效率,若受热+产热>散热→体内热蓄积→体温上升→蓄热过量→中暑。

2)、水盐代谢:温度高→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热痉挛。 3)、循环系统:机体要增加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循环系统处于紧张状态;血管高度扩张+排汗导致的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跳过快和心排血量加大→心肌负荷加重→心肌代偿性肥大。

4)、消化系统:消化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胃液酸性降低,唾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吸收排空速度减慢;血液重新分配→供血不足→影响营养吸收。

5)、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抑制占优势时→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活动那能力降低、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差,反应迟钝,易导致工伤。

6)、泌尿系统:大量水分经汗液流出→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量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肾排出的尿液大量减少;血液浓缩→加重肾脏负担→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等。

3、中暑的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为三种类型: 1)、热射病: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所致。 2)、热痉挛: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体内钠钾过量流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经、肌肉自发性冲动→肌痉挛。

3)、热衰竭: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相应增加→不能足够代偿→脑部暂时供血减少→晕厥。

二、熟悉

1、噪声的防治:

1)、控制噪声源:改革工艺和生产设备。 2)、控制噪声传播:隔声、消声、吸声。 3)、加强个体防护:耳塞、耳罩。 4)、预防保健措施:就业前健康检查,期间定期检查。 5)、制定合理作息时间。

2、中暑的防治: 防:1)、技术措施:①合理设计工艺;②隔热;③通风。

2)、保健措施:①含盐饮料、补充营养;②个人防护;③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3)、制定合理劳动休息制度。 治: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应理解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含食言饮料和对症处理。有循环衰竭趋向者,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2)、重度中暑: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并给予对症处理。

3、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三、了解

1、高温作业的类型、防护:P49

2、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防护:P53

第三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

掌握: 常见环境化学物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 熟悉: 各种化学污染物的理化特点及预防措施。 了解:化学因素所致疾病的治疗与处理。

一、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Cl2、HCl、NH3、Nox、HF、SO2、SO3) P53 致病作用: 短期内接触史 引起眼、呼吸道粘膜、皮肤的刺激作用。损害程度取决理化特点: 于毒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取决于水多数常温下是气态;也有物质本身固态或液态,但可形溶性。 成蒸汽或气体。 临床症状: 治疗与处理: 急性中毒(①局部刺激症状;②喉痉挛,水肿;③化学积极防治肺水肿是关键:①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处理灼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④中毒性肺水肿(最严重));伤;②预防肺水肿(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③限制静脉慢性中毒(慢性炎症、有些有致敏作用) 补液量;④对症治疗(镇静、解痉、止咳、化痰);⑤发诊断要点: 生肺水肿后的治疗(通气利水,及早吸氧,纠正缺氧)

二、窒息性气体(suffocating gas)

(一)一氧化碳 P56 致病作用:

①CO与Hb结合成HbCO,CO与Hb结合能力比O2高,HbCO的解离速度比HbO2慢,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②还可与CytP450,氧化酶,鸟苷酸环化酶,NOS等结合,抑制酶的功能。

临床症状: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有迟发型的神经损伤症状;部分患者亦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中毒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与接触时间。(2)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CO是否可引起慢性中毒还有争议。 诊断要点: ①接触反应:头痛、头晕、心悸、恶心等,吸入新鲜空气消失。②轻度中毒:①中症状加重,且轻度~中度意识障碍,但没有昏迷。③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浅~中度昏迷,抢救后可恢复且无并发症。④重度中毒:重度昏迷/脑水肿/休克/严重心肌损伤/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伤。⑤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经过2~60d“假愈期”,出现痴呆、谵妄、去大脑皮质/帕金森病表现/偏瘫、小便失禁/大脑皮层局灶功能障碍,如失明失语。 理化特点:

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与Cl2结合形成光气;空气中12.5%时可发生爆炸。 预防措施: 治疗与处理:

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暖。①轻度:可不必特殊治疗;②中度:对症治疗,吸氧;③重度:纯氧吸入,高压氧舱,对没气了的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④预防迟发脑病(如少量多次输全血)

(二)氢氰酸P58 致病作用: (1)氰离子(CN-)可抑制体内42种酶的活性,对细胞④麻痹期: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色素氧化酶亲和力最大,阻断生物氧化的电子传递,使(2)慢性影响:无积蓄作用,是否可引起慢性中毒还有组织不能利用、摄取氧,引起细胞窒息。由于中枢神经争议。 最敏感,所以首先受累,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困难。诊断要点: (2)氰化物能夺取体内其它酶类中的金属,或与酶的辅接触史;呼气中有苦杏仁味;皮肤黏膜鲜红;尿中硫氰基中的羰基结合,或使二硫基断裂,引起酶失活。(3)酸盐大量增加。 氰化物能与体内正常存在的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氰理化特点: 化高铁血红蛋白。 苦杏仁味的无色气体,易上升扩散形成蒸汽,易溶于水、临床症状: 脂肪、有机溶剂。 (1)急性中毒(轻者:乏力、头晕、头痛、胸闷、恶心、预防措施 呕吐、呼吸脉搏加快、血压略高;重者:“电击样”骤死;治疗与处理: 严重但未瞬间死亡者:经历四期①前驱期:主要为粘膜①脱离现场,清洗皮肤,洗胃,及早给氧;②解毒治疗:刺激,后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②呼吸困难期:伴有听、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口服4-二甲氨基苯酚(4-视力减退,皮肤黏膜鲜红色③痉挛期:先兴奋,后抑制 DMAP,特点快短)和对氨基苯丙酮(PAPP,特点慢久); ③对症治疗。

(三)硫化氢 P59 致病作用: 状阴影。④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闪电型死亡。 ①强烈的神经毒物;②对粘膜刺激作用→结膜炎、支气诊断要点: 管炎、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临床症状每一条后面加“者”字。 Fe3+结合,抑制酶活性→组织缺氧;④对神经末梢、化理化特点: 学感受器强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抑无色、臭鸡蛋味的可燃性气体,易积聚于低洼处。易溶制呼吸中枢→窒息死亡)。 于水、乙醇、汽油等。 预防措施: 临床症状: 治疗与处理:

①刺激反应:接触后流泪、眼睛痛、流涕等刺激症状,①迅速脱离现场,维持患者呼吸,对症抢救,如人工呼短时间内恢复;②轻度中毒:眼痛、畏光、咳嗽、及轻吸、注射强心剂、呼吸兴奋剂、解痉剂;②吸氧,昏迷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结膜充血,肺部干啰音;者,高压氧;③静脉注射50%葡萄糖、VC、CytC、等加③中度中毒:明显头痛头晕、轻度意识障碍/明显刺激症强生物氧化能力的药物,有助于解毒;④防制肺水肿和状、肺部干性或湿性罗音、X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脑水肿,早期、足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绪论一、掌握1、预防医学:1)、模式:环境-人群-健康。2)、任务: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坐等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和临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87gz21zeq4g4gh0kzl91od1e2lms500xx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