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图复习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主要复习题

1.地图特征有哪些? (1)地理信息的载体; (2)数学法则的结构;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4)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2)地图的传递功能; (3)地图的模拟功能; (4)地图的认知功能。

3.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学定义: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5.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有哪些?

答:有如下8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

6.制图六体是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总结出的制图规则,指的是哪六项? (1)分率;(2)准望;(3)道里;(4)高下;(5)方斜;(6)迂直。 7.托勒密确立地球经度为360°概念,设计了球面投影和简单的圆锥投影两种地图投影。

8.我国最早的航海地图是《郑和航海图》。

9.人类最早实证地球是个椭球体的实践行为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10.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11.地图按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按地图内容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12.地图按尺度划分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比例尺<1:10万)和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0万)。 13.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是北宋时期的( B )。

A《海内华夷图》 B《九域守令图》 C《华夷图》 D《禹迹图》 14.我国最早城市规划图是南宋时期的( D )。

A《禹迹图》 B《华夷图》 C《九域守令图》 D《平江图》

第二章主要练习题

1.第一个论证地球是椭球体的科学家是( C ) A亚里士多德 B埃拉托色尼 C牛顿 D张遂 2.清康熙年间天文-大地测量,实证地球不是正圆球。 3.( A )1735年测量论证地球是椭球体。 A法国 B德国 C中国 D俄国

4.我国建国初期大地坐标系统选用的是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参数。 5.1980年至今,我国大地坐标系统选用的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参数。

6.大地控制网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7.平面控制网测量一般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

8.我国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以( B )平均海平面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系统。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9.我国国家高程水准原点设置在( A )。 A山东省 B江苏省 C上海市 D广东省 10.我国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

1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7.地图投影按构成方法分类主要分为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 18.几何投影主要种类有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19.非几何投影主要有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和多圆锥投影。 20.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类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24.制图时,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

25.我国地图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1:1400万世界地图使用的是什么投影?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作图。

(1)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2)特征:该投影是1976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设计,属于角度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角度无变形点位于中央经线与纬度44°交点处,愈向高纬,角度变形递增愈快。面积等变形线大致与纬线方向一致,纬度30°之内面积变形为10%-20%,愈向高纬面积变形愈大,在纬度60°处增至200%,到纬度80°以上区域可增至400%-500%。总体看来,世界的大陆轮廓形状无明显变形。我国的形状比较正确,大陆部分最大角度变形均在6°以内;大部分地区面积变形在10%-20%以内,少部分地区最多可达60%左右。图如下:经纬线分布正确即可。

26.材料分析题:

地图投影中几何投影是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者是投到可以展成平面的曲面上,比如投影到圆锥面或者圆柱面上。每一种几何投影在地球与投影面的切点、切线或者各线上无变形,距离它们越近变形越小,距离越远变形越大。光源方式及其位置不同,投影变形性质不一样,有的角度不变形,有的面积不变形,有的均发生变形;根据地轴与投影面关系不同,制作地图适合的区域也不一样,有的适合制作世界地图,有的适合制作极地地区,有的适合制作中纬度地区,有的适合制作赤道地区,有的适合制作区域是大致圆形的,有的适合制作沿纬线延伸的狭长区域。

试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方位投影的原理、特点及主要适合于制作何种地区地图;作图示意方位投影。 (1) 原理:方位投影是地图投影分类中按构成方法分类中的一种,是把球体曲

面上的经纬网根据透视几何的原理投影到平面上所得到的投影。

(2) 特点: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

相割的割线中心)向各个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 (3) 应用: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轴方位投影主要适

合于制作两极地区的地图;横轴方位投影可以用来编制东西半球图和大洲地图;斜轴方位投影可以用来制作类似水半球与陆半球之类的半球图,其中斜轴等距方位投影,还适合于绘制以机场为投影中心的航行半径图,以震中为投影中心的地震影像范围图及以大城市为投影中心的交通等时线图。

(4) 作图:(10分)从左往右依次为正轴、横轴与斜轴方位投影。

27.不同投影图特点讨论与制作训练。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第一节地面测量数据

1.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2.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和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章地图概括 第一节概述

1.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2.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1)地图的用途与主题; (2)地图比例尺;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水系、地形、居民点; (4)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5)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地影响。 6.简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1)质量特征的简化; (2)数量特征的简化; (3)图形特征的简化; (4)地物内部结构的简化。 7.夸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不依比例尺放大; (2)移位。

第五章 地图符号化

1.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有哪些? (1)形状变量; (2)尺寸变量;

(3)方向变量; (4)颜色变量; (5)网纹变量;

2.地图视觉变量包括基本变量和从属变量。 3.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相、亮度和彩度。 6.色彩的命名原则有哪些? (1)以物体或自然颜色命名; (2)以颜色主要成分及深浅命名;

7.定量特征的设色方法有单色渐变、双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8.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包括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及视觉平衡。

9.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10.地图注记的种类:

(1)地名注记:包括地名、河名、山名等,以地名为主。 (2)说明注记:说明地理要素具体的属性值。 (3)图幅注记:对整幅图的各种文字说明。 第六章地图表示法

1.绝对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所代表的的数值M之比为一常数k的符号。 2.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 (1)线性比率法; (2)对数法;

(3)心理比率法。

3.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

(1)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一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成为连续比率方式。

(2)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 (3)条件分级比率符号:最常用。 4.点状符号的扩展

(1)分割圆:常用结构统计图,反应事物总量的内部组成,以扇形分割表明各成分所占比例。 (2)坐标统计图:

①金字塔图:是用两套柱状统计图表明相对组合而成,因形似金字塔得名。常用来表达人口构成图。 ②三角形图表:统计图一种,依据等边三角形中任意点到三条边的垂直距离之和相等的原理构成三轴统计图。

③玫瑰图:是一种2维极坐标统计图,以动径和动径角表示制图对象按方位、时间或多项指标的统计数据。 (3)立体符号: ①球状符号 ②柱状符号 ③轴侧图符号

5.线状符号的特征

地图复习汇总

第一章主要复习题1.地图特征有哪些?(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2.地图的功能有哪些?(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3.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855e2p7ef3z01x0bvw21wxgu8k8be00nh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