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七月
半”、“鬼节”,时在七月十五,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中元节来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中元节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民间节日。它是一个具有异彩纷呈和丰富浓郁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孝。
中元节俗称“鬼节”,也有称“七月半”,是民间传统节日,和清明、十月半并称为三大鬼节,也是流行于全国的岁时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的。中元节古已有之,古时的一些民俗活动至今还略有显现。中元节在我国历史上人民生产生活中影响甚远,历来受到民间的高度重视。中元节是一个有着明确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其历史应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中元节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她不仅是历史人民心灵追求信仰的载体,也是我国历史人民伦理道德的载体,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载体。对于这么一个有着极高文化价值的文化传统节日,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以体现中元节的价值,从而唤醒广大人民对中元节的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二、中元节节俗及其文化内涵
理解一种节日的文化主要还是得从该节日的节俗活动中来理解,春节是这样,中秋节、端午节也同样是这样,中元节也更是如此。节俗是节日文化的外在表现,二者具有一致性,就好比人类的行为与思想的一致性。那么,中元节有些什么节俗呢?这些节俗又覆盖着哪些文化呢? (一)节俗
中元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流传至今,不仅归因于它的浓郁文化,它的一些民俗活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民俗活动至今还在部分地保存着,主要有燃放荷花灯和祭祀祖先。这些民俗活动是中元节文化内涵的载体,中元节因此而经久不衰。 1、照冥荷花灯
中国岁节的正、七、八月三望日之中,可以说各日都有灯火。其中自然是上元的灯火最为人所熟知,鳌山堆叠,河汉闪烁,正所谓“火树银花不夜天”。八月十五以赏月、玩月为主,可偏有些地方将这一天变作灯节,大涨其灯,大放其火。正、八月望日的灯光是张在地上的,七月望日的灯火则放在水中,所以叫放水灯、放火灯、放江灯……
河灯也称“荷花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是用纸、木做成莲花瓣形的(也有直接以荷叶作底座的),故而称之。一般说来,北方大部分地区叫河灯,南方有些地方也叫江灯;称做“水灯”则是指这种灯放在水中,是泛称。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浮泛。放河灯的目的,按佛教的解释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身,缠绵在地狱里边非常苦,想托身,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得以托身。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忘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