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中学校等六校2015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学月联考试
卷(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地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刻为t1,下落到抛出点的时刻为t2。若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被抛出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
2.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当木块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时,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水平力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b 3.如图所示,a、b、c是地球大气层外圆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和b质
量相等且小于c的质量,则( ) A.b所需向心力最小
a B.b、c的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地球 D. 若b、c 均为逆时针转动,c只要加速就可以与b对接。
4.如图所示,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时,质量为m的小球
恰好与斜面保持静止,当斜面与小球的速度从v增加到2v的过程中( ) A.物体m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
c 2mg B.小球的位移为3v2/g 2C.斜面对物体m做功为3mv2/2 D.重力对物体m的冲量为0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后( ) A.P点的电势将升高
B.带点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加
C.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D.电容器的电容增大,则极板带电量将减小
6.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 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两个电压表(内阻极大)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线如图(b)所示。则 ( )
- 1 -
A.图线甲是电压表V1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 B.电源内电阻的阻值为10Ω
C.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5W 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功率为0.9W
7.如图所示,一根轻质绝缘弹簧固定在一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底端的挡板上,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一带正电的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A点静止释放,到达B点时与弹簧粘在一起,在斜面上作往复运动。在物体由C点运动到D点(C、D两
点未在图上标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0J,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5.0J,则在这段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 ) A.当弹簧的弹力等于mgsinθ时,小球动能最大
B.当小球的速率等于零时,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定最小
C.从C到D小球动能增加量大于2J,D点的位置小球合外力可能沿斜面向上 D.从C到D小球动能增加量小于2J,D点的位置小球合外力可能沿斜面向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8分)
8.(1).(6分)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托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后面所拖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实验处理数据时,将托盘及砝码的重力视为小车所受拉力。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长木板C必须保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D.作a-A B 图1 纸C a 甲 乙 丙 1图像便于得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m10 图2 F ②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2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③图3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第2段的数据被
2.40 3.37 漏记了。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单位:cm 2
是 m/s。(结果保留二位图3 有效数字)
V (2).(12分)一实验小组准备探究某种元件Q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c b A Q 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d P f
- 2 - a R 图4
e ①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②在电路图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动片,总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调为零。原因可能是图4中的 (选填a、b、c、d、e、f)处接触不良。
③该实验小组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了如下图的I—U图像,元件Q在U=0.8V时的电阻值是 Ω.
④将元件Q单独接在电动势E=2.0V,内阻r=4Ω的电源上,则元件Q此时的电功率是 W.(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9.(15分)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
2
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若拉力全程存在,则经t0=2s拉至B处。(取g=10m/s)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该外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恰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时间t。
10.(17分) 如图所示,带动传送带的轮子顺时针转动,绝缘粗糙水平传送带的速度大小v0=5m/s,BCD为竖直平面内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BC为光滑水平面、CD为R=0.2m的光滑半圆,C为最低点,D为最高点。装置平滑相连且均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
3
E=5.0×10 V/m.一带正电的滑块无初速轻放到传送带左端的A点,后滑块恰能通过轨道的最
-2 -5
高点D.滑块的质量为m=1.0×10kg,所带电荷量为q=2.0×10C,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
2
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滑块可视为质点.求: (1)滑块到达轨道D点的速度大小; (2)传送带的长度;
(3)若传送带足够长,仍将该带正电的滑块无初速轻放到传送带左端的A点,且该滑块经过最高点D后能落回到BC上,试求光滑水平面BC的最小长度.
- 3 -
11.(18分)相距为L=2m、质量均为m的两小物块A、B,静止放在足够长的水平面上,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在用一个F=0.3mg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推A,A开始向
2
右运动,并与B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取g=10m∕s。求: (1)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
A B (2)第五次碰撞后至第六次碰撞前B的运动时间;
F (3)B运动的总路程.
化学(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16 S:32 Na: 23 Al:27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2分)
1.化学与环境、生活、材料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 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生石灰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 D. 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5g甲基(- CH3)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 7.8g 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离子的数目为 0.3NA C.标准状况下,22,4L HF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D.氯化铁溶液中,若Fe的数目为 NA,则Cl 的数目为3NA
3+
-
- 4 -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 0mol?L
-1
的HNO3溶液:NH4、[Ag(NH3)2]、Cl、SO4
+
2+
-
-
+ +-2-
B.滴入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Fe、ClO、SCNC.澄清透明溶液:Mg、Cu、Cl、SO4
D.加入铝粉生成H2的溶液:K、NH4、S2O3、HCO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SiCl4 <MgBr2 < SiC B.沸点:NH3 > PH3> AsH3
+
+
2-
-
2+
2+
-
2-
C.不能用稀硫酸鉴别AgNO3、Na2CO3、NaAlO2 三种无色溶液 D. Fe(OH) 3、Fe Cl2、 H2SiO3均不能由化合反应经一步制得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AgCl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饱和溶液,则c(Ag)、Ksp(AgCl)均减小 B.NaHSO4溶液一定存在:c(H)=c(SO4) + c(OH)
C.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D.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S、HS、OH、Na、H,则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一定是c(Na)>c(S
-
2-
-
-
+
+
+
2
-
-
+
+
2-
-
+
)>c(OH)>c(HS)>c(H)
7. 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的新方法—隔膜电解法,乙醛分别在阴、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实验室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其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CH4—空气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燃料电池的b极 应通入空气
B.电解过程中,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 C.阳极反应CH3CHO -2e + 2H= CH3COOH + H2O
D.电解过程中,两极除分别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产生了无色 气体,则阳极产生的是O2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8.(14分)X、Y、Z、W、P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P位于同一周期。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气体,1mol Y的单质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均为33.6L。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
(1)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W与P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
- 5 -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等六校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月联考试卷(无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