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4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2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临时政府也迁到北京。 (2)袁世凯摆出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事实上加紧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2.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
②袁世凯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并借以讨好列强。 ③袁世凯的反动行径遭到革命党人的抵制,江西、安徽、广东等省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展开,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深化认知] “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着手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继任者由总统提名。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大造舆论。 (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袁世凯下令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标志着其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②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③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2)经过:
①1915年,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②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③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3)结果:
①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在忧惧中死去,护国运动随之结束。 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深化认知]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辛亥革命影响深远,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逆历史发展潮流的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原因:段祺瑞与黎元洪展开“府院之争”,政局混乱。 (2)经过:
①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拥戴溥仪复辟。 ②张勋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 (3)反应:
①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的强烈反对。
②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坚决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③段祺瑞通电全国,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失败逃跑。
(4)结果:复辟闹剧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
2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通电邀集国会议员,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评价:
①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护法运动失败了。
②运动显示了孙中山坚持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③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军阀纷争局面。
探究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史料探究]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1)材料一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的实质是什么?对袁世凯的权力有何威胁? [答案] 实质: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威胁:宋教仁运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选举,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使其不能实行独裁统治。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答案] 用政治流氓的暗杀手段刺杀了宋教仁。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洪宪帝制”复辟。
材料三 1917年夏,张勋率领“辫子军”北上,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入北京。他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恢复“宣统”年号。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随之发表《讨逆宣言》,各地各界群众纷纷召开大会,发表通电,声讨张勋。段祺瑞立即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复辟丑剧仅12天就迅速收场了。
(3)据材料三概括张勋失败的原因,这一结局说明了什么?
[答案] 原因:根本原因是全国人民的反对;具体原因是孙中山、段祺瑞等人的“讨逆”。
说明:帝制不得民心,民主共和已深入民心。
[结论形成]
3
对民国初年出现两次帝制复辟的认识
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是指袁世凯复辟与张勋复辟帝制。 1.发生原因
(1)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封建意识根深蒂固,构成了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
(2)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实行。 (3)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反专制斗争软弱无力。
(4)国际因素:两次复辟均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背后也有帝国主义的支持。
2.失败原因
(1)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3.认识
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
4
探究点二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是如何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 [答案] 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
材料二 1917年7月19日,在广东各界欢迎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当今变乱,“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认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面对“真复辟”与“假共和”,孙中山分别是怎样进行斗争的?
[答案] 孙中山得知张勋复辟的消息后,立即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对段祺瑞的倒行逆施,孙中山毅然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结论形成]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的;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从性质上讲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和发展;从作用上讲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1)领导者不同:二次革命是黄兴、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运动是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2)斗争对象不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 (3)斗争结果不同:二次革命被镇压;护国运动取得胜利;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破坏而失败。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 )
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