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18讲 城市化讲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5.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解析:第4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第5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答案:4.C 5.C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图3 “1970~2008年波士 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图2 安徽省1985~2010年就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1.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 从图中的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阶级,一般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

2.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根据城市化曲线的斜率大小来判断。 3.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速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如图1)。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图1 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思维流程] 1.问题探究

(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分别是多少?

提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 (2)我国1975年以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975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信息解读

[标准答案] (1)D (2)A

考向 城市化及其影响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

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农民自建的“握手楼”楼层高、房间多,不可能为自住考虑,也不适宜外来人口长期定居;“握手楼”位于珠三角某中心城市周边,利于外来人口租住,故其直接目的应是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故D项正确。第2题,“握手楼”吸引城区人口居住,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人口多,房价昂贵,故B项正确。

答案:1.D 2.B

(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1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千米和4千米处比1990年减少,A、B项错误。10千米处与8千米处相比,10千米处两线差值更大,故D项正确。第4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A项错误。由图可知,该时间段,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而市中心及附近人口密度不断降低,是由于城市中心地区以商业等活动为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调整的反映,D项正确。城市中心商业活动发展,地租水平也会不断提高,B项错误。城市等级与城市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有关,城市人口密度变化与城市等级相关程度不大,C项错误。

答案:3.D 4.D

(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

成5~6题。

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2005~2010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35%提高至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人口比重在30%~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B。第6题,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幅度较小,速度较慢,且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提高,导致第三产业的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将导致迁入安徽省城市的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5.B 6.D

(2013·高考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7~8题。

时期(年)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1985~1990 6.49 3.77 1990~2000 5.72 4.28 2000~2011 6.22 3.79 7.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8.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8题,由材料可知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均逐年递增,居住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主

要形式,城市新增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故A、B项错;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以机械增长为主,故C项错;城市用地逐年递增导致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D项正确。

答案:7.C 8.D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第1题,阶段Ⅰ表示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说明为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镇迁移,属于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1.B 2.C

(2015·沂州四校联考)读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3~4题。

3.该国( )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4.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有( )

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18讲 城市化讲练

A.非农业人口增加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C.城市规模增加D.城市等级扩大5.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A.温室效应B.交通拥挤C.城市内涝D.住房紧张解析:第4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第5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80qg9c00c79ew80o94h77xpo5846y00qw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