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塘沽一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学
一、选择题
1.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 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而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物质,A错误;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 C、激素是由血液(体液)运输,C错误;
D、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D。
2.以下呼吸作用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A. 酸奶“涨袋”是由于乳酸菌呼吸产生大量气体 B. 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 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 D. 松土可避免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产生过多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详解】A.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A错误; 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防止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B错误;
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增大酵母菌繁殖量,C正确;
D.松土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3. 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 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 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 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 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 故选C。
【点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
特点
4.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图像时,图像中的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不易区分,还需借助其他结构特点。如植物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包在胼胝体(由葡聚糖形成的透明包层)内,直到分裂结束,子细胞才分散。以下各图是处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水仙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3所示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B. 图9所示细胞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 图1、5、6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图2、7、8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图1~9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依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3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A正确; B、图9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图6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错误;
D、图7、8所示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A。
【点睛】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准确图1~9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苹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颜色变化为由蓝变棕再变砖红 B. 鉴定DNA时,应将丝状物直接加入到二苯胺试剂中进行沸水浴,溶液变蓝 C.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D. 溴麝香草酚蓝与CO2反应,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详解】A、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糖,在苹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颜色变化为由蓝变棕再变砖红,A正确;
B、鉴定DNA时,不能将丝状物直接加入到二苯胺试剂中进行沸水浴,应将丝状物先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再放入二苯胺试剂检测,B错误;
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C正确;
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B。
6.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1中,当温度达到55℃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
B. 6h时,图2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
C. 18h时,图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 D. 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4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1中的虚线始终为二氧化碳的释放,因此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而实线会低于0,因此表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中看出,当温度达到55℃时,光合作用不再吸收二氧化碳,只剩下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曲线,表示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分析图2可知,6h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为0,此时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值,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合成作用强度相等,因此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B正确;
C、分析图2可知,18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等于0,说明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有氧呼吸的强度。因为植株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所以植株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的O2量就必须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这样才能保证非叶肉细胞的O2供应,而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有氧呼吸的强度,C正确;
D、图2中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净光合速率为0,处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拐点,因此图2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2个,图1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温度条件是40℃,共3个,D错误。 故选D。
7.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不同
B. 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1:2:3:6 C. 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