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课程知识
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
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
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
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
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
过程性评价。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4.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⑴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
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⑵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
①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
推理与证明、复数、框图)②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
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③选修系列3(6个专题)
④选修系列4(10个专题)5.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6.教学建议: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①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②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③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⑶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
⑷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⑸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⑹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7.评价建议:
⑴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⑵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问题意识、独立思考、交流与合作、自评与互评)⑷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尊重被评价对象)⑸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
第二章教学知识
8.教学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学以致用”)、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温故而知新”)9.教学过程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课外工作(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数学补课活动)、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口头考察、书面考察)、教学评价(导向作用、鉴定作用、诊断作用、信息反馈与决策调控作用)10.教学方法
⑴讲授法: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启发性、量力性(因材施教)、艺术性(教
学语言)
⑵讨论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特点。
⑶自学辅导法:卢仲衡教授提出,要求学生肯自学、能自学、会自学、爱自学⑷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布鲁纳),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寻找问题答案,探讨问
题解法;完善问题解答,总结思路方法;知识综合,充实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11.概念教学
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当概念的内涵扩大时,则概念的外延就缩小;当概念的内涵缩
小时,则概念的外延就扩大。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反变关系。
⑵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相容关系(同一关系如“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交叉
关系如“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包含关系如“菱形”和“四边形”)、不相容关系(对立关系如“正数”和“负数”、矛盾关系如“负数”和“非负数”)⑶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属加种差定义法(被定义的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种差,
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释外延定义法(不易揭示其内涵,
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描述性定义法(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如
α
“f=x”)()x
⑷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概念形成(由学生发现)、概念同化(教师直接展示定义)12.命题教学:整体性策略(旨在加强命题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准备性策略(教学实施
之前)、问题性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境化教学、过程性策略(暴露命题产生于证明的“所以然”过程)、产生式策略(变式练习)13.推理教学
⑴推理的结构: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
⑵推理的形式: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真,结论真;三段论:大前提、小前
提,得推理)、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
14.问题解决教学
⑴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⑵纯粹数学问题解决: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分析题意;拟定计划;执行计划;验算所
得到的解)
⑶非常规问题解决:建模分析(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数学模型;检验;交流和评价;推广)
15.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第三章教学技能
16.教学设计
⑴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
学方法分析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⑵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
①内容不同: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既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对学生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与使用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侧重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不仅说明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说明为什么这样教;教案的基本组成是教学过程,侧重教什么、如何教。②核心目的不同: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以及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教案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③范围不同:
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⑶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①使课堂教学更规范、操作性更强②使课堂教学更科学
③使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
⑷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②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③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④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⑤辩证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多种关系⑥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⑸数学教学设计的准备:
①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当前我国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②全面关注学生需求
③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参考书,领悟编写意图
④广泛涉猎数学教育的其他优秀资源,吸取他人精华,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⑤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⑹教材分析
①分析和处理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核心任务②整体系统的观念用教材③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④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⑺学情分析
①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②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③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
④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⑤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⑻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的要求
①反映学科特点,体现内容本质②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③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
④要全面,不能“重知轻思”、“重知轻情”等⑤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记忆、理解、探究)⑥要实在具体,不浮华⑼教学反思
①教学反思的内容: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个人经验的反思
②教学反思的步骤:截取课堂教学片段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提炼反思的问题;
个人撰写反思材料;集体讨论;个人再反思,并撰写反思论文
⑽教学设计的撰写:
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应用);过程与方法(提高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规律、培养看问题的方法)②学情分析
③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分析④教学理念⑤教学策略⑥教学环境⑦教学过程⑧教学反思
17.教学实施
⑴课堂导入: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事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悬
念导入法
⑵课堂提问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循序渐进
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充分思考性原则、及时评价性原则
⑶课堂提问的类型:复习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归纳提问、比较提问、分
析综合提问、评价提问⑷学生活动:
①学生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②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学生活动”是意义建构的组成部分③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理解
④从总体上说,学生活动必须是思维活动
⑸课堂结束技能的实施方法:练习法、比较法与归纳法、提问法和答疑法、呈上法和
启下法、发散法和拓展法
⑹结束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自然贴切,水到渠成;语言精练,紧扣中心;内外
沟通,立疑开拓
18.教学评价
⑴数学教育评价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教学效果
⑵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第四章常用数学公式
一、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
]⑴设x、x∈[且x f-f<0xx()()12f-f>0xx()()12 ]f在[上是增函数;a,b()x ]f在[上是减函数。a,b()x ' ⑵设函数y=f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0,则在该区间内f为增函数;若()()()xxx ' <0,则在该区间内f为减函数f()()xx 2.函数的奇偶性(该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f,则f是偶函数;()()()-xxx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f,则f是奇函数。()()()-xxx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3.函数在点x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0 ' 函数y=f在点x处的导数f是曲线y=f在P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xx,fx()()xx()(())0000 ' 线方程是y-f=f。xxx-x()()()000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x'x' )=a(C为常数);(;lnaC=0ax'xn'n-1 ()=e=n);(;x)x(n∈Qe ''())=c;(=-;sinxosxcosxsinx 1'' ()()=-=;arcsinxarccosx21-x ''()()=-=arctanxarccotx 1;21+x; x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1()=;(=logxlnx)a xl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