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氨氮去除效果
不同季节CODmn去除效果
不同季节总氮去除效果
1.3效益分析
人工湿地工、Ⅱ、Ⅲ区每平米面积造价150元,Ⅳ区单位面积造价190元,深度处理规模4. 4万m3/d,工程直接投资1170万元。当前年运行管理费为100万元,折合运行费为0.065元/t。黑土洼湿地系统成功探索了北方低温地区微污染水体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在永定河入库口处有效地遏制了入库污染,为官厅水库的水质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4存在问题与建议
(1)潜流湿地堵塞
由于进水负荷较高,中方潜流湿地也出现堵塞现象,而德方湿地由于前端配备了砂滤单元,堵塞风险大大降低,堵塞后一般只有停止单元运行,进行翻砂处理。建议是降低水力负荷,前端设计强化去除SS。
(2)稳定塘围隔失效
原有设计采用围隔将稳定塘一分为二,达到二级沉淀的目的,但从现场情况了解,由于水库水面面积大,北方冬季风速很大,围隔中原有漂浮植物无法存活,死亡后沉入水底,加重了围隔的重量,一段时间后围隔全部断裂,沉入水底,建
议设计时应考虑围隔的适用性。
(3)系统维护仍有待改进
现有日程维护植物进行收割、补种。
2云南抚仙湖窑泥沟人工湿地
2.1项目概述
农业面源污染是抚仙湖水体的最大杀手,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等面源污染是导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02年抚仙湖径流区化肥施用量为49681吨,其中约20%的氮肥、15%的磷肥随水流失;而农药的施用量近30吨,约30%流失,这些直接导致总磷和总氮升高。
抚仙湖窑泥沟人工湿地2002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玉溪市环科所设计,位于抚仙湖北岸,占地面积33亩,为抚仙湖第一个人工湿地试验工程,设计深度处理能力l万m3/d,初级处理(拦污、沉沙)能力5万m3/d,主要接纳抚仙湖北岸污染最为严重的窑泥沟及与之相邻的农灌沟入湖污水,窑泥沟年入湖水量442万m3,来水包括上游澄江县城市生活污水、县城污水处理厂排水、沿途13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和上万亩农田径流形成的混合污水,
2.2工艺流程
采用“拦污栅——沉淀池——生物氧化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
拦污栅及沉淀池 生物氧化塘
潜流湿地
末端表流湿地 2.3效益分析
该湿地于2001年11月建成运行,工程吨水建设投191元(不含租地费),吨水处理运行费0.10元左右,不使用化学药剂,主要产物可二次利用,并利用原有湖滩地的自然高差实现无能耗自流运行。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率CODcr58%,BOD535%、SS97%、TN45%、TP31%,明显削减了窑泥沟入湖污染负荷,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窑泥沟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质提高1~2级。
2.4存在问题与建议
(1)氧化塘系统中的底泥上浮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氧化塘系统中的水芹菜老化,其沉积于塘低的沉积物因光、氧化反应而上浮。沉积物漂浮于氧化塘的一隅或附着于水芹菜附近。这样的结果不仅导致了水质的恶化,而且对水芹菜的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沉积物附着于水芹菜页面上后,阻碍了水芹菜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死亡。同样,睡莲塘中沉积的低泥也上浮,并附着在睡莲叶片上,导致睡莲叶片烧灼而死。大面积的低泥上浮使睡莲的根系无法固着而漂浮在水面。建议是应及时清流淤泥,一般3个月左右清理一次。
(2)潜流湿地表流化
由于进水浓度过高,该人工湿地运行1年左右潜流湿地完全堵塞,潜流湿地变成了表流湿地。2003-2004年实施了湿地改扩建工程,新增湿地面积约l倍,
增加了垃圾拦污栅和污泥清除措施,并将原有潜流湿地床进行了彻底清理。2005年继续投入运行,然而由于湿地进水水力负荷及污染负荷过高,潜流湿地仍然出现了明显的堵塞现象。建议是降低水力负荷。
(3)系统不能全力运行
这个湿地采用并联的形式进行构建,左右两边的湿地系统,通过中央的一条混凝土走道分割。就目前而言,左边系统基本上处于停运状态。其原因或许因为该系统的工艺为氧化塘+表流湿地构建,而表流湿地采用方空砖布水,由于构建技术的缘故,导致方空砖堵塞而不能布水,因此整个系统休停状态。建议是重视施工质量和布水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