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 图3 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
经济是制约上海市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又一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显示,35.46%的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妨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位居第四。通过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城市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大都在500-1000元,而农村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300-500元,还有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低于300元。在上海这个经济发达城市,300-500元只能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而没有多余的资金去从事一些需要资金投入的休闲体育项目。大学生经济来源较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由家庭提供,尤其是城市大学生,对于相对生活水平较差的农村大学生,勤工俭学及兼职和贷款也是他们日常经济的来源。因此,经济条件不足以及经济来源单一,尤其是对农村大学生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其参与休闲体育的又一主要因素。 3.3.3气候因素
对于休闲体育,气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气候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余暇体育内容和项目的选择,而且影响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方式。7.91%的学生认为参与休闲体育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这因为上海市的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阴冷多雨,暴雨频繁;盛夏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而上海市部分高校缺少室内运动场所,即使部分高校有室内运动场所也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同时运动的需求。 3.3.4时间因素
调查发现,没时间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为53.95%位居第二,但从对大学生休闲时间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上拥有充沛的闲暇时间。究其原因,52.42%的大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影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这说明部分大学生要把一部分闲暇时间花在学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被其他活动所占据,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的普
及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电脑学习和操作上,上网占据着大量的余暇时间。游戏的乐趣使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转移,余暇时间选择电脑的人数越来越多。 3.3.5大众传媒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十分发达。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而且准确、实用和重要的信息。
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了解体育动态,加深对体育的作用、功能和意义了解,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们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4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受到主观因素(大学生体育观念、自身观念、体育兴趣与爱好、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客观因素(运动场馆设施、校园运动气氛、气候因素、体育娱乐项目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媒体等)方面的影响。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而且缺乏休闲体育指导人员,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及其活动质量。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缺少活动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加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硬件环境的建设,加大投入,扩建体育场馆设施,改善现有场馆设施,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馆利用率。上海市应加强高校休闲体育的教育工作,在高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休闲相关专业,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以培养新世纪休闲娱乐、运动休闲、休闲产业、休闲教育等相关人才,与世界教育领域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姜晓珍.特木其勒图.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4 (2)
[2]肖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5) [3]张琴.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2) [4]王玉波.生活方式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中心编,1985 [5]余涛.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 (1)
[6]张学忠.试论体育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7]成雄,王世哲.发展休闲娱乐体育问题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 (4) [8]席玉宝等.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4 (1)
[9]黎明.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中国休闲体育,[J].鄂州大学学报,2003 (2)
[10]陈颖川等.城市居民休闲化趋势与大众体育的开发和指导,[J].中国体育科技,2003
作者简介:陈仁花(1969-) 女 福建宁德人,上海金融学院体育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仲伟秋1,张志伟2,董爱平2
(1,2.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水利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通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两者抗剪强度的区别以及影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用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所得的结果与试验值相差较大,通过修正得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关键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剪强度;短柱;试验
中图分类号:TU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Strength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s
ZHONG Wei-qiu1,ZHANG Qing-liang2,DONG Ai-ping3
(1,2.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f shear strength between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and normal reinforced concrete ones under axial and horizontal load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shear strength and the effecting factors on shear strength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widely difference to calculate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s by the standard formula. The shear strength formula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 is obtained through an amendmen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
Key words: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ear Strength; Short Column; Experiment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以及水库、桥梁、地下等工程的建设,水下结构工程将越来越多,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运用将越来越广,这就对混凝土水下施工的技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用于水下工程时在施工工艺、质量和性能方面均存在着许多缺陷,所以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型的混凝土。20世纪70年代,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絮凝剂德国率先研制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虽然国内外都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进行了研究,但基本上都是着手于絮凝剂、施工工艺、配合比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非常少。现国内有少数对其基本性能的研究,而对于水下不分散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的研究还是空白;国际上只有几位日本学者进行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筋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7-11]。目前,对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结构设计还没有现成规范可供参考,为了了解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便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有必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本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
1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参数
试件为7根水下不分散钢筋混凝土柱和7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尺寸200mm×200mm×1500mm;剪跨比λ=2.75,2.5,2.0;纵筋采用8?14螺纹钢,配筋率为3.4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压强度fcu=22.27~23.69MPa;试验轴压比nt=0.24,0.41,0.49,0.57,0.65;箍筋均采用?6.5。试件参数见表1。
表1 试件参数 Tab.1 List of testing beams
编号 fcu/ MPa 箍筋直径及间距 ρv/λ nt % 1.1 1.1 0.63 0.63 2.75 2.75 2.75 2.5 0.24 0.41 0.41 0.41 NC-LZ1 NC-LZ3 NC-LZ4 NC-LZ5 32.18 33.22 32.18 32.98 ?6.5@80 ?6.5@80 ?6.5@140 ?6.5@140 收稿日期:2009-06-xx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8011) 作者简介:仲伟秋(1974-), 男, 讲师, 博士,
zhongweiqiu3000@yahoo.com.cn; 张庆亮(1983-), 男, 工程师, 硕士; 董爱平(1986-), 男,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