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工程名称 湖南省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图名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图号 日期 DL-01 2012.11 (4)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5)封闭不需要的单位出入口,并改造单位出入口,创造规范化管理道路出入口的基础条件。
(6)道路中心增设乙型隔离护栏,完善交通设施,合理划分车道,设置规划化指路标志牌、指示警示标牌。
(7)废除原有雨水口,根据改造后道路情况设置雨水口,对无雨水管的路段增设雨水管道。
(8)整合、迁移现有电力管线,设置电力管沟,确保原有架空线统一入地。 (9)更新路灯照明系统,采用集中化路灯供配电系统、新的路灯、灯具、灯杆。 (10)增加果皮箱、规范设置消防栓等公用设施。
本册为第一册:道路、附属工程,其它专业详见各专业图纸。 4. 主要技术指标
采用主要技术标准入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指标名称 技术标准 号 1 2 道路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 城市主干路 40 km/h 本次道路提升改造从道路现状使用的弱点着手,对症下药。现状道路两边建筑已形成,为减少拆迁,故设计中基本不改变道路线型。本次工程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结合现有K-0-363.971至K-0-050段东侧横断面型式将此段道路改造成双向八车道道路,改造后标准横断面型式为:人行道(6.5m)+两侧分隔带(5.0m)+机动车道(15.5m)+中央分隔带(6.0m)+ 机动车道(15.5m) +两侧分隔带(5.0m)+ 人行道(6.5m)=60m。
(2)春陵大道至金叶广场段,调整道路现有标准横断面型式,拓宽机动车道为双向六车道,改造后标准横断面型式为:人行道(3.5m)+骑行带(2.0m)+两侧分隔带(3.0m)+机动车道(23m)+两侧分隔带(3.0m) +骑行带(2.0m)+ 人行道(3.5m)=40m。向阳路段保留现有横断型式。
(3)根据现场调查,对K-0-363.971至K+065段(除K-0-363.971至K-0-050段东侧外)、K0+140至K0+340段、K0+940至K1+140段现状水泥砼路面进行破除新建沥青路面,对沿线其余路段现状水泥砼路面局部破损路段进行路面修补后,全线加铺沥青面层。
第6 页 共 16 页 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3 单车道标准宽度 朝阳广场至春4 车道数 陵大道段 双向8车道 5 6 7 8 9
2) 考虑与相交道路标高的衔接,考虑现有建设物的高程协调;
3) 考虑周围建筑物散水标高。
纵断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中线处路面标高,横断面上各点高程均以纵断设计高
道路红线宽 道路标准轴载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路面类型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5.2.1 纵断设计概要
15年 1) 依据现况道路的路面高程,控制新建及加铺厚度,尽量保证纵坡长度;
60m 3.75/3.5 m 春陵大道至金向阳路段 叶广场段 双向6车道 40m BZZ -100 0.10g 双向4车道 26 5.1 道路平面设计
本次改造不改变道路线型,道路中心线按原有道路中心线拟合(除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按朝阳广场设计中心接顺外),项目起点与朝阳广场已施工段接顺,终点接至与欧阳海大道相交路口(路口不在本设计范围内),设计全长2641.154m。全线设平曲线3处,平曲线半径分别为JD1:300m、JD2:2000、JD3:7000m,道路在起点接顺朝阳广场段接朝阳广场圆曲线有一段缓和曲线,圆曲线半径为460m。详见:道路平面图。
5.2 道路纵断面设计
工程名称 湖南省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图名
5. 道路工程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图号 日期 DL-01 2012.11 程为基准进行推算。与现况路口相接处设置高程接顺段以保证路口高程平顺,接顺段长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2.2厚度处理原则
施工前必须对现况路面进行纵坡横坡调查,以校核路面设计高程和道路标准横坡,纵横断面的测量区间为10米。处理可依照下列原则进行:
第7 页 共 16 页 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1)新建沥青路段:
1.1)、纵断设计高程-现况地面高程=H;
1.2)、上面层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5cm不变、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7cm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厚度调整。。
1.3)、纵断设计高程与现况道路标高的高差H范围为6-8cm时,采用减少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厚度进行调平;纵断设计高程与现况道路标高的高差H范围为小于6cm时,采用减少5%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进行调平;纵断设计高程与现况道路标高的高差H范围为大于6cm时,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进行调平。
本次改造横断面如下:
1) 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拓宽现有机动车道变成双八车道,结合已建设的K-0-363.971至K-0-050段东侧横断面型式,具体布置如下:
6.5m(人行道)+5.0m(两侧分隔带)+15.5m(机动车道)+6.0m(中央分隔带0+15.5m(机动车道)+ 5.0m(两侧分隔带)+ 6.5m(人行道)=60m。
2)春陵大道至金叶广场段拓宽现有机动车道由双四变成双六车道,废除原有绿
工程名称 湖南省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图名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图号 日期 DL-01 2012.11 2)加铺沥青路段:
2.1)、纵断设计高程-现况地面高程=H;
2.2)、上面层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5cm不变、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7cm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厚度调整。
2.3)、纵断设计高程与现况道路标高的高差H范围为10-12cm时,采用减少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厚度进行调平;H小于10cm时,采用多凿除水泥砼面层进行调平;纵断设计高程与现况道路标高的高差H范围为大于10cm时,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进行调平。
5.2.3 纵断面设计
本次纵断面设计考虑到现有两侧建筑及周边用地情况,尽量按现有纵断进行拟合,使拟合后的纵断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及本次设计需求。最小纵坡为0.3%,最大纵坡为5%。详见:道路纵断面图。
5.3 道路横断面设计
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重新布设,具体布置如下:
3.5m(人行道包括树池)+2.0m(骑行带)+3.0m(两侧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3.0(两侧分隔带)+2.0m(骑行带)+3.5m(人行道包括树池)=40m
3)向阳路段保留原有横断布置型式:3.0m(南侧:人行道)+18m(机动车道)+5.0m(北侧:人行道)=26m。
5.4 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局部路段外观破损严重,局部路段外观比较完好,因缺乏实地路基路面检测资料,暂考虑如下路面结构类型:
第8 页 共 16 页 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1)、对于外观大面积路面破损路段破除旧水泥砼面层后,保留基层并拓宽机动车道后新建沥青路面,(如基层有破损,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后,再新建沥青路面)。
2) 按水泥砼路面拓宽机动车道后,在拓宽路面及旧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加铺层;
3)、原路面面层或路基局部存在质量缺陷则对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后加铺沥青面层。
4)、具体结构如下: 4.1) 新建沥青路面段: 旧路破除新建:
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现状水泥稳定层保留 暂定35cm 总厚度 67cm 拓宽机动车道段:
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4%水泥稳定碎石(分层铺筑) 35cm 总厚度 67cm 4.2) 加铺沥青路面段 旧路加铺:
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 (采用白加黑复合路面防止反射裂缝处治工艺处理接缝) 现状水泥砼面层 24cm 现状水泥稳定层保留 暂定 35cm 总厚度 71cm 拓宽机动车道段:
4%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 (采用白加黑复合路面防止反射裂缝处治工艺处理接缝) C35水泥砼面层 24cm 5%水泥稳定碎石 17cm 4%水泥稳定碎石 18cm 总厚度 71cm
第9 页 共 16 页 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1.1)清扫路面:用吹风机清除路面上砂石及杂物。
(1.2)打磨:以接缝(含裂缝)为对称轴,用铣刨机将缝两侧各50mm宽的路
工程名称 湖南省桂阳县迎宾路改造工程 图名
4.3) 人行道结构设计如下:
麻石步砖 4cm 1:3水泥砂浆 2cm C15混凝土 15cm 总厚度: 21cm 4.4) 骑行带结构设计如下:
细粒式彩色沥青混凝土(AC-13C) 3.5cm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总厚度: 23.5cm 4.5) 旧路路面局部破损板块处理 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
4.6) 白加黑复合路面防止反射裂缝处治工艺 (1).路面处理: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图号 日期 DL-01 2012.11 面打磨成宽度100mm深度7-8mm的矩形凹槽。
(1.3)吹净:用吹风机将缝中及缝两边道面上的灰尘、沙石及杂物吹净。 (2).材料施工:
(2.1)涂刷第一种材料:将刚性的聚合物涂层材料涂刷在凹槽的两壁及底面上,并养护0.5~1小时,使接缝两旁的水泥砼能得到加固(养护时间长短取决于施工场所的环境温度)。
(2.2)涂刷第二种材料及铺设加强层材料:将第二种柔性的聚合物材料涂布在已完成养护后的第一种刚性材料的涂层上,使其覆盖第一种涂层,其涂布厚度1~2 mm。涂布完成后,立即将80mm宽的无纺布或玻纤布以缝为对称覆盖在第二种涂层上,使无纺布或玻纤布与第二种涂层紧密贴合。
(2.3)淋布聚合物材质的“应力吸收功能材料”:将聚合物材质的“应力吸收功能材料”淋布在无纺布或玻纤布的表面上,并完全覆盖,使其成型后的材料压条厚度均匀、截面呈矩形,对称分布在缝的两侧。其压条的上表面至路平面的垂直高度为2 mm左右。
(2.4)表面撒布细砂:涂布“应力吸收功能材料”15~30分钟后(时间长短取决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将花刚石细砂均匀洒布在“应力吸收功能材料”表面上并用
第10 页 共 16 页